投资银行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沪股通最爱大银行看香港投资人怎样选银行
TUhjnbcbe - 2022/4/8 11:41:00


  尽管沪港通曾经是本轮银行股估值修复的起点,但是从今年一季度末的数据来看,沪港通并不是银行股的“全民盛宴”,而更像是小众的幸福生活。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14只沪股通标的上市银行中,仅有5只成功吸引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驻足“前十大”股东;而港股通方面,H股明显较A股折价的银行股露面成交活跃股“前十大”的频次也明显减少。

沪股通最爱大银行


  资料显示,目前沪股通的股票范围是上海证券交易所[微博]上证指数(.33,.90,3.48%)、上证指数的成份股,以及上海证券交易所[微博]上市的A+H股公司股票,共计余只股票。其中,沪市上市的14家上市银行全部被纳入其中。


  大智慧(26.70,0.46,1.75%)信息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共出现在了家上市公司前十大股东中。不过,14只银行标的股中,仅由5只入选,分别是工商银行(5.14,0.14,2.80%)、中国银行(4.46,0.13,3.00%)、建设银行(6.50,0.19,3.01%)、浦发银行(17.04,0.66,4.03%)、招商银行(17.63,0.78,4.63%)。


  其中,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更是坐到了中国银行A股第二大股东的位置,持股量为2.49亿股,仅次于中央汇金。


  中国银行披露,“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是以名义持有人身份,受他人指定并代表他人持有股票的机构,其中包括香港及海外投资者持有的沪股通股票”。


  上述5家银行中,包含3家国有大行和2家股份制银行翘楚,港股通“抓大放小”的投资特点鲜明。


  从截至3月底的市盈率指标来看,5家银行均处于1倍-1.2倍之间,在上市银行中相对偏低。


  “沪港通试点初期能带来的资金还是有限的,能够入围‘前十大’的情况自然属于少数派。但是最关键的是它带来的投资理念的转变,从目前银行股等大盘蓝筹的市场表现来看,机构投资者的操作手法恐怕也不是对于港股市场的简单复制,而是对两地投资者的操作手法进行了‘综合化学反应’,因此在市场面上表现出来的就是更具估值弹性的蓝筹”,市场人士指出。


  该人士同时表示,“从港股市场此前显示出来的交易特点来看,城商行等中小银行获得的认可度往往偏低,因此北上的沪股通资金并没有在银行股中多点开花。”

港股通不爱低估值银行?


  尽管从理论上来说,沪港通通车后,A+H上市银行股两地的估值应该逐步靠拢,但理论失效在资本市场也确实十分常见。


  截至目前,9家两地上市银行股中,有7家H股折价,其中折价率最高接近三成。但是,从近几个月的港股通交易数据来看,处于价值洼地的银行股并没有赢得更多资金的青睐。


  港股通月度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和4月份,港股通十大成交活跃股中并未包含一家银行股,2月份也仅有民生银行(10.27,0.30,3.01%)一家曾经入围。

而此前的今年1月份,港股通十大成交活跃股是以金融股为主,具体来看,民生银行占据首位,买入10.98亿港元,卖出1.57亿港元,买入及卖出合计金额为12.55亿港元;其后为海通证券(27.62,1.93,7.51%),合计成交10.95亿港元、中信证券(33.01,2.03,6.55%)9.82亿港元、上海电气(20.90,0.02,0.10%)9.32亿港元、中国南车(29.45,0.00,0.00%)8.3亿港元、中信银行(7.47,0.22,3.03%)7.83亿港元、中国平安(85.44,3.03,3.68%)7.42亿港元、中国北车(29.98,0.00,0.00%)7.34亿港元、紫金矿业(5.24,0.00,0.00%)7.16亿港元、中国铁建(22.39,0.75,3.47%)6.98亿港元。


  “沪市与香港市场实现了互联互通,表面上看,资金会流向估值较低的一端,但实际上资金还非常向往财富效应,也就是说,哪个市场有财富效应,资金就会流入哪个市场,那么,A股市场如果表现强劲,沪港通将表现为资金的净注入;如果港股表现强于A股,则沪港通可能会相对于A股表现为资金的净流出”,市场人士表示,“同股同权的理念在跨市场后,更多的体现为收益权和表决权,而市场波动导致的不同价格并不能保证被化解,如果是长线投资,更看重于股息率等中长线收益指标;如果是短期投资,折价率高并不能与低风险划等号,毕竟两个市场投资者的游戏规则不同,资金的操作思路也有很大区别。”

(*内容整理自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沪股通最爱大银行看香港投资人怎样选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