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业务规模
(一)亚洲经济体银行业资产概况
从资产规模看,12月末,以中国、日本、中国香港、新加坡为代表的亚洲主要经济体银行业总资产规模为65.54万亿美元,较9月末上升10.30%,增幅较上一季度提高了0.07个百分点。其中银行业本外币资产规模最大的是中国,本外币资产规模达48.89万亿美元,12月末同比实现了10.72%的增长。日本银行业总资产规模位列第二,达12.16万亿美元,资产规模同比扩张速度本年度首次超过新加坡,在亚洲代表性经济体中居首位,12月末同比增长突破两位数,达11.76%,这可能是源于日本央行刺激计划支持了商业银行创纪录的放贷速度,资产总量得以迅速增长。中国香港和新加坡银行业总资产规模位列第三位和第四位,分别为3.34万亿美元和1.15万亿美元,资产规模同比增长5.78%和10.58%。
数据来源:各国央行及监管机构,作者整理
图年亚洲银行业资产规模
从贷款投向看,主要投向以下几个重要领域:一是住房贷款,新加坡该贷款占总贷款比重为29.67%,印度尼西亚住房贷款占比18.23%,泰国住房贷款占比13.67%;二是制造业贷款,印度尼西亚制造业贷款占比15.66%,日本制造业贷款占比12.46%,泰国制造业贷款占比11.25%;三是对金融机构贷款,泰国金融和保险活动贷款占比21.12%,新加坡对金融机构贷款占比14.93%,日本金融和保险贷款占比7.73%。
从贷款投向变化看,企业贷款和家庭贷款均出现较明显分化。企业贷款中,占比较高的制造业贷款和对金融机构贷款增速出现小幅回落,但此前受到较大影响的食宿服务贷款出现增长。12月底,日本制造业贷款同比增长18.57%,较9月底增幅下滑2.97个百分点;印度尼西亚制造业贷款较上年同期下滑6.55%,下滑幅度较9月底上升0.62个百分点;泰国制造业贷款下滑0.49%,而9月底实现了0.39%的增长;新加坡制造业贷款下滑0.05%,较9月底下滑幅度减少了6.19个百分点。对金融机构贷款也在下滑,日本金融与保险贷款下滑3.27%;印度尼西亚金融与保险贷款下滑26.13%,降幅较9月底增加10.04个百分点;但泰国金融和保险活动贷款上涨15.76%,增幅较9月底提高8.28个百分点。但食宿服务贷款出现增长,12月底日本餐饮服务和酒店服务贷款增长较多,分别增长35.04%和18.97%;12月底,印度尼西亚食宿服务贷款增长20.78%。家庭贷款中,短期消费贷款下滑,住房等中长期消费贷款出现增长。由于居民消费意愿仍不强烈,短期消费类贷款多呈现下滑趋势。12月底,中国短期消费贷款同比下滑11.58%;新加坡消费贷款中的信用卡、汽车贷款和股份融资分别同比下滑13.53%、5.82%和3.05%;印尼车辆贷款和公寓贷款分别下滑12.86%和5.69%;泰国教育贷款同比下滑1.77%。但另一方面,可能由于房产在疫情期间估值较低,局部地区居民投资房产意愿回升,拉动住房贷款的增长。新加坡住房和过渡性贷款同比上涨0.30%;印度尼西亚住房贷款同比上涨2.92%,带动家庭消费贷款同比上涨0.40%;泰国住房贷款同比上升6.62%;中国个人住房贷款同比增长14.6%,但受房地产市场*策管控影响,增速较上年末低2.1个百分点。
(二)亚洲经济体银行业负债概况
从负债规模上看,以中国、日本、中国香港和新加坡为代表的亚洲经济体银行业总负债规模为61.47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0.40%。其中,中国银行业总负债规模最大,12月末总负债规模为44.82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0.39%。日本和中国香港银行业总负债规模位列二、三位,12月末总负债规模分别为12.16万亿美元和3.34万亿美元,其中日本成为代表性经济体中同比增速最快的经济体,同比实现11.76%的增长,中国香港银行业总负债规模同比增速为5.78%,远低于其他经济体,季度环比下滑0.78%,是本季度亚洲代表性经济体中唯一出现环比下滑的经济体,主要受占比最高的客户存款下滑的影响,12月末,中国香港银行业客户存款同比涨幅仅为5.34%,季度环比下滑1.75%。新加坡银行业总资产规模为1.15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0.58%。
二、盈利能力
四季度亚洲盈利能力仍处于下滑通道,中小银行机构受制于目标客户产能恢复较慢,预计盈利能力恢复需要更长的时间,但局部地区由于前期风险控制较好,资本管理效率较高,随着经济回暖,让利*策减少,主营存贷利差业务迎来了明显好转。
亚洲经济体净利润四季度整体同比出现较大幅度下滑,但局部地区出现上涨。代表性经济体平均同比下滑53.98%,亚洲绝大多数经济体出现下滑,其中柬埔寨和马尔代夫下滑幅度均超%,分别下滑.36%和.04%,主要受疫情下预防性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增加和商业银行激烈竞争的影响。但本季度中国和韩国净利润出现明显好转,中国四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高达24.09%,主要源于中国实体经济逐渐回暖,长期大幅度让利情况逐渐回归常态,但不同银行机构出现明显分化,部分银行盈利出现明显回升,其中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由于前期从严认定不良,资产结构较优,四季度净利润同比上升60.21%和19.23%,民营银行由于净息差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四季度净利润也实现了8%的同比增长。但另一方面,由于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客户多为中小企业,四季度疫情影响仍然存在,仍需保持较高的贷款损失准备,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50.42%和28.75%。韩国银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长了12.54%,主要源于利息收入上涨的影响,较上年增加了亿韩元,足以抵消增加的亿韩元贷款损失准备金。
数据来源:CEIC,各国监管机构,作者整理
图2亚洲银行业四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速
亚洲经济体银行业净资产收益率(ROE)同比下滑幅度较大,处在较低的水平。从绝对值看,仅中国澳门、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银行业ROE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分别为17.94%、13.78%和12.46%。从变化值看,尽管格鲁吉亚和马尔代夫ROE起点较高,但下滑较为严峻,分别同比下滑18.91和11.85个百分点,至1.46%和7.57%。仅巴基斯坦盈利能力出现较明显的提升,ROE同比上涨了2.59个百分点,主要源于该国银行业净利息收入同比增长25%。
数据来源:CEIC,作者整理
图3亚洲银行业净资产收益率
三、发展潜力
本季度全球低利率、零利率状态仍在持续,不断压缩亚洲银行业净息差,但亚洲代表性经济体净息差相较全球水平仍具备相对优势,零售和对公业务仍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财富和资产管理、支付以及资本市场和投资银行等中间业务目前市场较小,但在低利率环境中更具韧性,可能迎来强劲增长。
从净息差绝对值看,印度尼西亚净息差水平在亚洲代表性经济体中仍维持领先地位。12月末,主要银行净息差在2.83%-5.72%之间,其中商业银行净息差为4.45%,国家银行净息差为4.63%,区域发展银行净息差为5.72%,外资银行净息差为2.83%。紧随其后的是菲律宾和中国,菲律宾银行业净息差为3.81%,中国银行业净息差为2.10%,其中民营银行净息差高于其他银行机构,为3.67%。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和中国香港的净息差较低,新加坡主要银行净息差在1.57%-1.62%之间,大华银行净息差最低为1.57%,星展银行和华侨银行净息差接近,分别为1.62%和1.61%,韩国银行业净息差为1.38%,马来西亚最大银行马来亚银行净息差为1.24%,中国香港银行业净息差为1.18%。
从净息差变化看,虽同比仍在下滑,但环比趋势出现分化。12月末,中国银行业净息差同比下滑0.1个百分点,但受让利压力减缓影响,环比上升0.01个百分点,其中大型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民营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净息差分别环比上升0.02、0.01、0.01、0.06个百分点。另一方面,韩国、中国香港和马来西亚净息差同比和环比仍在下滑,12月末,韩国银行业净息差同比下滑了0.1个百分点,较9月末下滑0.02个百分点。中国香港银行业12月末净息差同比下降了0.45个百分点,较9月末下滑0.06个百分点。马来西亚最大商业银行马来亚银行12月末净息差同比下降0.19个百分点,较9月末下降0.05个百分点。
利息收入仍是银行收入的最主要组成部分,但非利息收入占比有所上升。四季度,亚洲代表性经济体平均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为65.45%,平均非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为34.55%,占比同比上升1.03个百分点。其中柬埔寨、中国澳门和印度尼西亚非利息收入上升幅度较大,占比分别上升15.90、4.74和4.35个百分点。从银行具体业务条线分析,主要是因为大部分经济体银行的零售和对公业务相对占比较高,但这两块业务也最易受到低利率环境的影响。与此同时,低息环境推高了非息收入,财富和资产管理、支付以及资本市场和投资银行等中间业务占银行收入池小部分,但在危机中这部分收入更具有韧性,成为未来拉动银行业利润回升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财富管理业务看,虽然随着数字化日益普及,低成本理财模式兴起,给传统服务模式的定价和佣金造成压力,但在低利率环境下投资者愿意更积极的寻找收益来源,银行财富管理业务的高成长性使其具备较大吸引力;从支付看,疫情下多地支付方式变化,随着电子支付兴起以及消费逐步复苏,支付收入将迎来增长,不过目前由于出行受限,跨境支付业务有所下滑;从资本市场和投资银行看,由于发行债券和股票的公司减少,债券发行业务可能处在较低的发行水平,但危机下并购活动的增加为这部分业务新添了活力。
数据来源:CEIC,作者整理
图4亚洲银行业四季度利息收入/总收入
四、风险评估
虽局部地区不良贷款率有所下滑,但亚洲地区还是存在信用风险隐患,银行面对未来漫长的低利率环境以及*策撤出等疫后经济恢复的各种挑战,需继续提高资本管理水平,维持资本充足率的稳定。
年底亚洲不良贷款率整体相较去年同期有所上升,但不同经济体出现分化。12月末,亚洲代表性经济体不良贷款率平均同比上升0.28个百分点,达4.54%,其中吉尔吉斯斯坦和亚美尼亚上升幅度较大,分别同比上升2.36和1.05个百分点,达10.09%和6.55%,反映了目前亚洲银行业资产质量仍承受着较大压力,疫情之下企业和家庭出现信贷违约的情况仍在增加,另一方面可能是源于部分经济体监管趋严,将更多资产认定为不良,使得不良贷款率小幅上升。但孟加拉国、马尔代夫和中国同比出现下滑,分别下滑1.16、1.13和0.02个百分点,至7.74%、8.26%和1.84%,这可能是源于*府的援助措施拯救了大量受损企业和失业人群,并且随着部分经济体进入复苏期,复产复工的持续推进,经济主体的还款能力和意愿提升,疫情期间积累的不良贷款存量正在减少。
数据来源:CEIC,作者整理
图5亚洲银行业四季度不良贷款率
亚洲银行业资本充足率为抵御危机提供了较大助力,但四季度环比略有下滑。亚洲代表性经济体年末平均资本充足率为20.28%,处于较高的水平,其中马尔代夫的资本充足率最高,远高于其他经济体,达47.46%,即使是资本充足率最低的孟加拉国,资本充足率也达到了11.64%,高于巴塞尔协议三提出的10.5%的要求。从资本充足率的变化情况看,亚洲代表性经济体年末平均资本充足率较上年同期上升了0.13个百分点,除韩国、马来西亚、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出现下浮外,其余代表性经济体资本充足率均高于上年同期水平,其中巴基斯坦资本充足率同比上升了1.56个百分点。但从环比变化看,亚洲代表性经济体年末平均资本充足率较9月末下滑了0.15个百分点,这可能源于经济好转促使部分银行业调整了策略,使得风险加权资产的增长大于资本的增长,但由于信用风险释放一般滞后于实体经济,今后一段时间资产质量压力将逐步释放,银行业延期还本付息的部分贷款或将集中到期,亚洲银行业仍需强化风险管理,保持一定的资本充足率。
数据来源:CEIC,各国监管机构,作者整理
图6亚洲银行业四季度资本充足率
亚洲金融合作协会成立于年5月,为首家由中国倡议发起设立的金融类国际性社会组织。其下设智库(亚洲金融智库)由来自49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位境内外专家共同组成,目前境内专家63人,境外专家人。亚洲金融智库以“面向市场、问题导向、深度观察、智慧方案”为定位,已形成《亚洲金融合作协会研究动态》《亚洲金融观察》《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报告》等中英文产品,举办季度论坛、智库年会等高端金融论坛,不断在国际金融舞台发出亚洲声音。
(年)
年第1期(总第期)郑永强:激流勇进——年中国宏观经济展望和投资机会
年第2期(总第期)OtavianoCanuto:应急金融*策退出的四大前提
年第3期(总第期)GyulaPleschinger:应急货币*策的退出应同时取决于财**策目标的实现
年第4期(总第期)AliciaGarciaHerrero:短期内财*和货币刺激*策将继续存在
年第5期(总第期)连平:顺势而为,攻守有道——年资产配置策略报告年第6期(总第期)亚金协智库部:年四季度,亚洲出台了哪些货币*策?
年第7期(总第期)亚金协智库部:年四季度,亚洲出台了哪些财**策?
年第8期(总第期)亚金协智库部:年四季度,亚洲出台了哪些监管*策?
年第9期(总第期)吴建杭:关于疫情背景下应急经济*策退出的几思考
年第10期(总第期)亚金协智库部:年四季度,亚洲货币市场延续宽松、略有收紧
年第11期(总第期)亚金协智库部:年四季度,亚洲股债汇市外资涌入、增长强劲
年第12期(总第期)亚金协智库部:年四季度,亚洲经济企稳复苏,呈现分化进程
年第13期(总第期)亚金协智库部:年四季度,亚洲就业持续回暖,通胀趋势明显
年第14期(总第期)栾成校:“十四五”时期中国保险企业深化转型的关键:以客户为中心,坚持长期主义
年第15期(总第期)王黔:剖析中国经济增长数据及其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年第16期(总第期)*剑辉:构建全球绿色金融体系,服务全球应对气候变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