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银行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银行视角做投资系列四投研那些事儿
TUhjnbcbe - 2021/5/23 18:56:00

本纪要根据3月1日专家会《银行视角做投资系列(四)投研那些事儿》录音整理,如需获取完整专家会纪要,请联系对口销售。

分享嘉宾背景介绍

雷博士:兴业研究宏观分析师,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委团队核心成员,多次为兴业银行总行资产管理部和总行资金中心讲解利率走势分析。英国莱斯特大学金融学博士,曾在英国著名高校担任金融学讲师,对宏观利率有较为深入研究。在JournalofFinancialResearch和《中国货币市场》等期刊发表论文。以下是专家会纪要全文:

???主持人:

今天是我们会议的第四期,我们第四期是非常荣幸的邀请到了我们的兴业研究的鲁*委首席团队核心成员雷博士。我们雷迅博士是毕业于英国高校的金融学博士,并且在英国著名的高校担任过金融学的讲师。回国以后一直是在我们兴业研究首席经济学家鲁*委首席的团队中研究宏观利率的。首先我们有请雷博士为我们介绍一下对今年利率债的看法(包括我们这个十年期国债的高点以及全年的利率走势),然后也介绍一下鲁*委首席对中美谈判的看法。

??雷博士:

大家好,接下来我会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下半年利率债走势,特别是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走势的基本判断。

一、利率走势的判断

目前整体的判断是:目前利率仍将持续承压,债券利率存在进一步下行的压力,年内的高点可能会出现在第二到第三季度之间。如果具体到10年期国债方面,我们判断10年期国债收益率可能会上探到3.5以上。

如上判断主要基于如下逻辑:

货币*策

我们知道自从两会*府公告发布以来,货币*策导向是趋于明朗的。就在今天上午易纲行长的讲话,也表明了货币*策最近的思路还是延续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急转弯的*策思路。从这个角度来说,LPR年内的加息的可能性是比较低的,*策利率加息的可能性也是比较低的。但是*策利率是否加息与资金市场的运行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从这个宏观角度上来看,就货币市场利率整体来说,我们判断它是会异常难下的。比如说流动性,不管是银行间的狭义流动性也好,还是社会的广义流动性也好,整个流动性环境是一个稳中趋紧的态势。

而且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监管*策。监管*策的超预期的收紧可能会对债市形成持续的冲击。监管*策的琢磨在两会的*府工作报告当中已经可以看到。同时从历史来看,比如说年的监管和年上半年“三三四十”银行大检查这种监管方面的收紧,对债市是可能形成阶段性的冲击;同时要注意我刚才提到LPR*策的详细信息。虽然两会*府工作报告也提到了说要继续促进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和企业贷款利率下行,但我们判断这个可以被定义为企业综合贷款的一种成本,不一定通过调整LPR而是更多通过减税费这种形式实现。反过来说,LPR因为需要继续促进融资成本的下行,所以后续提高的可能性相对来说是比较低的。所以01年贷款利率的走势可能与货币市场利率(包括债券利率)出现一个分叉。这种情况跟年还是年的情况比较类似。

同时由于我们很长时间没有调整贷款基准利率了,那么整体贷款利率走势相对来说是比较平稳的。但如果短端市场的资金利率一直保持紧平衡状态,那么它是有可能推动这个债券利率进一步上行的。而且还要看到经济运行的基础已经准备好,会进一步向反通胀倾斜。我国央行一直采取多目标制的货币*策操作框架,比如说维护价格稳定,促进经济增长,促进就业,保持收支平衡等等,它们都是央行的*策操作目标当中的一环。因此在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央行开始反思这种单一目标制货币*策的局限,然后不少研究者就提出要将资产价格、金融周期等等纳入考量范围,这一点得到国内*策制定者的认可。孙司长在年时提出,货币*策目标要考虑金融周期,假如这个利率长期处于低位,即使通过宏观审慎手段乃至微观审慎手段试图控制杠杆率和冒险行为,它的效果可能也是事倍功半的。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宏观审慎的*策应该和货币*策共同去应对金融周期。由此看来将利率在一个偏低的水平,它本身就可能引发风险;还有一点,我们也可以看到,在去年的11月18号,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周诚君曾经表示“总体而言,我国目前的市场利率水平是低于自然利率均衡水平的”。因此,从这些角度上来看,01年的货币当局可能会进一步的引导市场利率上升,不过为了保持对于实体经济支持力度,LPR大概率不会进一步的调升的。

利率债的供给压力

两会*府报告提出财*赤字目标和财*赤字率之后,我们测算了利率债发行规模,结果发现今年利率债发行规模基本与00年持平的。相对于前年来说,今年专项债额度没有在1-月份提前下达,因此今年、3季度会是地方债的发行高峰,叠加当时整体货币*策边际收紧,这两大因素可能会对利率债形成比较大的一个供给压力,这会对利率上行形成一定的推动。

PPI

PPI主要看通胀方面的因素。如果我们去看月跟3月债市利率的运行情况,我们可以明显的发现:虽然月,特别是春节之后有不少经济数据超出了市场预期,但利率走势本身对这些信息的反应却相对来说比较的钝化。这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

(1)大家对于通胀的反应比较滞后。之前市场都预期今年CPI和PPI在第二到第三季度会进入一个快速的上行周期。但市场尚未对PPI整体或者说高点的情况以及后续的可持续性形成一致的预期。比如说从CRB指数来推断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一个点位的话,我们也可以看到当前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低于CRB指数索引上1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的。

()未来如果PPI继续进一步快速的上行,甚至出现短阶段的超调,比如说超过了5%,那么央行可能会对于PPI下行给予更多的*策

1
查看完整版本: 银行视角做投资系列四投研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