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银行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六大看点工行建行业绩高管发声建立ld
TUhjnbcbe - 2021/5/1 19:33:00
北京扁平疣医院哪些好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404/8813104.html

又到一年银行年度业绩发布季,近年来,国有大行的经营优势愈发凸显。

3月28日,国有大行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分别召开年度业绩发布会,介绍各家银行去年一年的经营情况。两家银行行领导在发布会上回答的内容有不少相似之处,反映出国有大行所面临的共性挑战和转型压力。

尽管去年下半年以来,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国有大行去年全年的经营业绩仍表现不俗,各家银行高管也纷纷表达出对本行业绩的满意。工行行长谷澍用“穿越周期的稳健”来评价工行近三年的经营成绩,建行首席财务官许一鸣则更加直白,表示去年建行主要经营指标“该升的升、该降的降”,很多指标的改善可以理解为“更好、更高、更强”。

不过,喜人业绩背后也需保持几分清醒,两家银行高管均坦言未来银行发展所面临的净息差、风险管控、金融科技等方面的挑战,并表示会继续加大战略转型,建立“第二生长曲线”,深入推进大零售业务等都是大行共同的选择。

看点一:追求穿越周期的稳健,未来挑战不可忽视

“过去几年,尽管银行业遇到了一定的经营压力,但工行的经营一直保持一个特点,那就是’稳健’。更具体的说,我们是追求穿越周期的稳健。”谷澍称。

据谷澍解释,工行穿越周期的稳健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工行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年三年境内人民币新增贷款分别增加亿元、亿元和1.16万亿,存量贷款移位再贷规模分别为2.16万亿、1.87万亿和1.96万亿。

“也就是说,两者加起来,工行每年新投放信贷规模均在3万亿左右,不论经济周期情况如何,信贷投放每年大数保持稳定。此外,近三年每年新增的非信贷资金投放规模也保持在1万亿元左右。”谷澍称。

二是盈利增长能力稳健,营业收入和拨备前利润增速是观察银行盈利能力的主要指标。年受央行多次降息影响可比性不高,主要可以看年和年的情况。过去两年,工行营收增速分别为5.3%和7.3%,拨备前利润增速分别为9.1%和8.4%,作为全球盈利数量绝对数量,全球最大的银行,保持这样的盈利能力并不容易。

三是资产质量保持稳健,过去三年,工行不良贷款率分别是1.62%、1.55%、1.52%,连续八个季度下降,逾期贷款与不良贷款的剪刀差则连续10个季度下降。

四是市场拓展能力强,自年以来,工行每年新增人民币客户存款(不含同业存款和外币存款)均在1万亿元以上。即便是自年开始,广义货币(M2)增速降到个位数,但工行每年人民币客户存款新增量仍保持在1.3-1.4万亿元。

五是经营转型持续发力,个金业务零售业务的市场竞争力在提升,零售业务在贡献中的占比在不断的提升,金融科技全面推进。

不过,喜人业绩背后也需保持几分清醒。两家银行高管均坦言未来银行发展存在多方面挑战。

谷澍提出了三方面挑战,一是风险防范是永恒主题,但内容每年都不一样。未来工行将更注重防范两方面的风险,一方面是全口径的信用风险,这不单包括纯信贷风险,还有表外代理投资、委外、境外投资、股权投资等方面的风险都需要统筹管理;另一方面是市场风险,目前工行近8.5万亿元的资产有利率风险敞口,3万多亿元的资产有汇率风险敞口。

“这些资产加起来一共有11.5万亿,即使其中出现一个百分点的不良资产,就是多亿的规模。因此,如何防范市场风险,是下一步工行要着重加强的领域。”谷澍说。

二是如何更加精准的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服务好民营和小微企业。目前普惠金融的路径已经明确,下一步关键是在创新措施上要进一步的落地见效,推动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金融科技领域竞争日益激烈。从行业生态看,金融科技的创新成果正加速推广,正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务互联网演进,除了年轻人,青少年及其父母、老年人也是互联网消费的主力。平台化合作将成为未来金融服务输出的重要形式,银行也要面对这样的改变,从单纯提供产品,向产品、平台、场景多方面融合转型。

“机遇有很多方面,比如说全球经济总体延续复苏态势,本身国内经济具有巨大潜力和韧性,加上大规模减税降费等财**策加力提效,以及粤港澳大湾区、雄安新区等国家战略的实施,还有消费的升级,监管强化促进金融秩序更加规范等,都是我们可以利用的机会。”许一鸣说,同时,现在银行也面临三大挑战。

一是,利差和净息差(NIM)维护的问题,总体将是下降趋势。建行的利润收入,主要来自利息收入,所以压力非常大。但这是市场化过程中的必然现象,随着利率市场化,利差也在不断缩小。

二是,金融科技带来的非对称性竞争。现在第三方金融支付科技公司让银行的客户不接触银行,主要是在消费、支付、公司结算支付等领域,这也是一大挑战。

三是,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管控非常难。虽然建行现在的不良率很低,但很脆弱,环境一旦发生变化,比例可能就会上升。

看点二:诸多挑战下大行纷纷进行战略转型

面对诸多挑战,大行近两年来,纷纷推进战略转型。

“建行要进行第二次曲线的开发,所谓第二次曲线,也可以叫第二次创业,在还有能力的时候,要面对这些挑战,去扶持新的领域和产品、服务。”许一鸣表示,开启“第二发展曲线”包括B端赋能,C端突围,G端(指*府端)连接,提高数字化、精细化资源配置水平。

建设银行副行长章更生解释了“二次曲线”。第一曲线指的是传统业务,中国的商业银行基本已做到了极致,未来的增长潜力有限。所以,建行提出,B端赋能,C端突围,G端连接的“第二发展曲线”战略。并且在这些方面,与互联网公司相比,建设银行有独特的优势,比如建设银行有新一代核心系统,还有网点覆盖面广的优势等。

“最近银行业的转变,不是传统上的转变,而是赚钱的方式不一样了。过去银行要A,直接朝着A的目标获取,但如果现在目标是A,可能是从C做起。”章更生称。

C端突围,实则是发力零售业务,去年以来,各家银行都在大零售方面加大布局力度,这从去年个人消费贷款、信用卡发卡量等数据都可以看出来。以工行为例,据工行董秘官学清介绍,大零售战略在全行执行的效果越来越好,已成为工行经营利润提升的压舱石,其营业贡献占比远超40%。去年全年新增个人客户万户,创近年来最好水平,特别是年轻客户占新增客户一半以上。客群的持续增长带动全行一般性存款增加1.45万亿元,存款余额及增量稳居市场第一,个人存款日均增量达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看点三:工行将保留总行资管部,建行理财子公司争取上半年开业

资管新规落地后,即便是有着客户和渠道优势的大行,在理财业务转型方面也是“压力山大”,更遑论中小银行。因此,资管业务转型、理财子公司筹备进展也成为今年银行业绩发布会上媒体关心的共同话题。

过去一年,大行在理财业务转型方面也经历了一定的“割肉”痛苦。数据显示,受资管新规实施和理财产品市场发行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建行去年理财产品业务收入.13亿元,较上年大降近45%。作为银行理财行业“老大”的工行,去年个人理财及私人银行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下降16%,对公理财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则下降23.2%。

工行副行长谭炯在会上透露,去年工行理财业务整体发展平稳,有三个特点——“一稳一降一升”:“一稳”是表现在业务发展规模平稳,去年末,非保本理财产品余额2.58万亿元,小幅下降3.4%,但仍居行业第一;去年发行符合新规产品超过亿;客户增长方面,个人理财和法人理财客户增幅超过10%

“一降一升”则表现在收入方面,去年在全行业整体收入出现较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工行理财业务收入尽管也出现小幅下降,但在可比同业市场占比反而提升,去年工行理财业务收入达到亿,市场占比提升2个百分点。

谭炯称,未来将进一步研究资管业务转型发展,主要考虑三个统筹:一是进一步统筹产品转型和客户拓展;二是统筹投研和风控;三是统筹做好集团内联动协调工作。具体来说,将从以下四个重点方面推进:

一是实现平稳发展,强调规模和客户保持平稳,有序压降老产品,有序实现新老产品接续和管理模式的有序转型,过渡期内要实现“四个稳定”,即稳住客户、规模、收益和市场领先优势。

二是促进进一步转型,打造新的产品、风控、运行估值、组织架构、投研六大体系,实现全新全面理财产品体系。

三是进一步防范风险,做到两个坚持。一方面,坚持全面、有效的穿透原则,进一步加强底层资产的穿透监测,扩大穿透的覆盖率。另一方面,坚持简单透明可控原则,加强委外业务管理,投资策略监测和头后管理评级,准入和限额管理。

四是加强联动协同,进一步将工行在国际化、综合化,以及在客户、渠道等优势发挥好,进一步在集团内加强专业协同联动。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理财子公司的筹备进展,谭炯透露,目前正积极稳妥加快理财子公司建设,争取尽快实现开业运营。未来会从四个方面推进理财子公司的建设:

一是进一步完善架构,同时保留总行资产管理部,负责推进大资管业务的统筹协调联动。未来希望能够发挥“1+1大于2”的协同效应。

二是进一步提升能力,会进一步对标国际一流的资管同业,提升投研、风控、创新能力,提升资管业务的市场竞争力和价值创造力。

三是进一步理顺关系,理顺子公司与集团渠道销售、产品布局、项目推荐、风险管控、考核评价、区域理财、境外发展等8方面关系,发挥好集团联动协同优势。

四是进一步确保平稳,确保整个过渡期内资管业务转型发展与子公司建设同步推进,财务管理、风控、科技系统、业务运营的有效衔接和平稳过渡。

章更生则透露,理财子公司各项准备工作正在进行当中,进展非常顺利,各方面准备工作在加紧进行,上半年有望开业。

看点四:今年保持净息差有挑战,成本收入比“不能再降了”

中国银行业的利润格局中,利息净收入一直是贡献了绝大部分,而净息差(NIM)又是关乎利息净收入高低的关键指标。去年,大行净息差优势进一步扩大,工行为2.3%,同比提升8个BP;建行也为2.3%,同比上升10个BP,受此影响,建行去年利息净收入较上年增加.22亿元,增幅7.48%。

但好景再继续维持的挑战很大。谷澍甚至直言,“今年对银行来说,保持净息差有挑战,不会像去年那么舒服”。

建行财务会计部总经理方秋月也认为,总体来看,去年NIM上升了10个百分点。未来,会有压力,但总体判断,年的NIM,应该是基本保持平稳,也可能会有微幅下降。

控制负债成本或将是各家银行保持净息差的主要做法。谷澍透露,工行今年保持净息差的策略就是在负债端多做工作,控制高成本负债,坚持把存款性负债作为主要来源。

“工行客户基础比较好,市场拓展能力较强。去年人民币客户存款利率水平全年平均在1.45%,处于市场较低水平。在当下,既做存款增量最多的银行,又要将付息率保持在合理水平,这才是考验银行的真本事。”谷澍称。

至于在资产端方面,谷澍透露,工行并不会追求特别高的定价,而是会努力提升贷款的周转效率,提高风险定价能力,实现与实体经济之间的稳定平衡。

银行的盈利能力也离不开对成本收入比的控制,但大行成本收入比进一步下降的空间愈发逼仄。许一鸣就表示,“我始终认为建设银行的成本收入比已经差不多了,不能再往下降了,我们的员工太辛苦,他们的工作环境还要改善,他们的福利还远远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水平。”

看点五:普惠金融业务是赚钱的

为了发挥“头雁作用”,国有大行去年以来都在加大对普惠金融贷款的投放力度。去年末,工行民企贷款投放较年初增加多亿元,单户授信总额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较年初增加亿元,增幅18.1%,四季度新发放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不到4.5%。

建行去年全面实施普惠金融战略,截至年末,该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亿元,较上年增加亿元,增幅高达50.78%,余额和新增均居行业首位。

对于突飞猛进的普惠金融贷款,也有声音担心银行是“赔本赚吆喝”,未来资产质量压力会比较大。对此,章更生强调,建行普惠金融的不良贷款新发生率只有0.4%,资产质量控制得非常好。现在做普惠金融业务是赚钱的。

“我们曾经吃过亏,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高达过8%,那时候肯定是赔钱的。但现在我们肯定会赚钱的,只要把风险控制住,普惠金融业务就是赚钱的。”章更生称。

此外,谷澍还透露,工行今年计划新增小微贷款投放规模在亿元以上,目前一季度即将结束,新增小微贷款投放规模已基本完成一半目标,在接近亿元的新增小微贷款投放中,有一半的规模是通过线上发放。

看点六:未来分红比例要基本稳定在30%以上

国有大行虽然股价走势显得波澜不惊,但在现金分红方面一直还算“给力”。建行方面表示,基于良好业绩,董事会建议派发末期现金股息每股0.元(含税);工行则根据董事会决议,年度预计现金分红金额为亿元,即每股税前分红0.元,分红总额和每股分红较年均有所上升。自上市以来,工行累计为股东创造了超过亿元的现金分红回报,连续11年保持A股年度现金分红总额最高的上市公司。

谷澍透露,年工行现金分红比例在30%左右,未来分红比例也会维持在这一水平。30%是比较合适的水平,可以实现公司价值和股东利益的双重最大化。

现金分红比例的高低也会影响到银行的资本补充。谷澍称,银行补充资本主要靠内源性和外源性两个渠道,工行每年去掉现金分红后,内源性资本补充规模在亿元左右,这一规模对工行的发展来说是不够的,因此,还需要依靠外源性渠道补充资本。前期董事会决议通过发行亿元优先股和亿元二级资本债的资本补充计划,今天又通过了发行亿永续债的资本补充计划,未来会跟进市场情况和市场承受能力选择合适的发行时机。

百万用户都在看

金融风暴眼极不平静!土耳其今日再度股汇债三杀!成今年危机时刻,利率暴涨至%,对A股影响几何

太突然!千亿网贷平台爆雷!22万人踩雷,两实控人自首,牵扯亿市值创业板公司紧急停牌

A股史上罕见!份年报中家有分配预案,99%有派现,高送转却快绝迹了!为何陡然度大转弯?

疯狂的大麻!禁*委打击无效,工业大麻股掀涨停潮,织麻袋的、炸麻花的、做天麻的竟也大涨!6家澄清

这家券商部门撤并?人员流失?看全面回应!69名中层竞聘上岗,总部撤销10部门,年确有大动作

太突然!期货大佬葛卫东淡出私募圈!转让名下控股私募,10年资产增值10倍,太累了?赚够了?

答案来了!被开出"卖空研报"的中信建投有多"严重高估"?年报出炉亮家底,投行已成第一营收来源

券商中国是证券市场权威媒体《证券时报》旗下新媒体,券商中国对该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ID:quanshangcnTips:在券商中国
1
查看完整版本: 六大看点工行建行业绩高管发声建立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