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这两年,你可能已经发现:很多牛逼的人都“奔私”了。比如来自金融行业的“公募一哥”王亚伟、“基金一姐”王茹远、投资大佬邱国鹭等等。
企业家“奔私”的代表有:打造了如家和携程网两家上市公司的沈南鹏、新东方的俞敏洪、徐小平等等。实际上,大部分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都成立了自己的私募基金。
而“国民老公”王思聪、唱歌的胡海泉、拍电影的*、打篮球的姚明等明星们也都纷纷转型、设立了自己的私募机构。
未来,采用大规模发债融资提升直接融资比例的空间比较有限。发债融资虽然可以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但依然会加大中国经济的杠杆率。随着新三板市场的建立、IPO审批速度的加快,企业通过股权融资的方式变得更加便捷,必将成为提升直接融资比例的重要力量。对于中国庞大的高净值人群而言,随着改革红利、人口红利的减少、城市化速度的放缓以及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加快,“人无房产不富”的时代已成为过去。
这两天,私募圈都被“14.3万亿银行资金要进入私募”的消息刷屏了,确实,一直以来风险偏好较低的银行资金大多都投向了债市,而如今银行委外资金却开始将目标转向私募机构了!
今年前4个月,私募基金管理规模连续突破11和12万亿元,认缴规模高达12.28万亿元,比两年前在中国基金业协会登记的的3.27万亿翻了近三倍,增长速度十分惊人。在各类私募基金中,股权创投类私募贡献最大,股权创投类私募公司总数突破一万家大关。私募产品总数突破5万只证监会最新公布的私募投资基金登记备案数据显示,截至年4月底,基金业协会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家。已备案私募基金只,认缴规模12.28万亿元,实缴规模8.95万亿元。私募基金从业人员22.56万人。与去年年末相比,到年4月底,私募基金的认缴规模增长近20%,实缴规模增长13.43%;4月份单月规模增长亿元,私募管理规模又轻松登上12万亿元的高峰。
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问,什么是委外业务?就是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委托基金、券商、信托和私募等公司来管理运作自己的自营资金或者理财资金。
根据银行口径统计,目前银行委外业务资金规模在16.69万亿左右;而据信托、基金资管等口径统计,目前通过委外渠道投向债券的规模约为2.01万亿元。
近日,多家私募人士透露,近期不少银行屡屡登门造访,意在加强与私募的合作,将庞大的资金委托其进行投资。
据深圳一家私募负责人透露,自年初开始,公司来自银行委外的资金已增加不少,近期更是增长迅猛。
而为深入研究私募行业如何更好地与银行委外资金对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7月27日在京举办私募基金对接银行委外资金专题座谈会,乐瑞、佑瑞持、星石、格上等15家私募机构的代表参会。
其实,早在前两年,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等一些较早涉足二级市场的银行开始试水资金委托给私募进行投资,而近一年多以来,各类银行纷纷进入,特别是以城商行为首的一些中小银行,委托私募机构进行投资更成趋势。
据了解,现在寻求与私募合作的银行从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到地方城商行,无一缺位。
银行为什么看上私募?
一为处理手中巨额资产是为了处理手中的巨额资产。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显示,截至年底,共有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有存续的理财产品,理财产品达只,理财资金账面余额23.50万亿元,同比增长56.46%。年全年,银行业理财市场有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发行理财产品只,累计募集资金.41万亿元。
对于银行来说,在理财端吸金容易,但吸收进来的资金需要寻找出口,巨量的资金找不到投向,委外便成为趋势。
二私募自身的优势1私募基金的期限较长私募封闭期限长,故运作期稳定,而对于大资金级别又容易在理财端吸金的银行理财资金来说,长期限不是问题,因而很多银行对于资金期限也开始变得久长。
一位私募机构负责人表示,目前对接的一些银行资金期限在3年左右,同时对止损线并不十分严苛。
2私募基金操作灵活与公募基金十亿百亿的规模相比,规模较小的私募基金投资操作更为灵活,能及时跟进市场,根据市场变化趋势快进快出,牛市可满仓获取全部收益,熊市可空仓规避系统风险,投资策略众多。
而规模较大的公募基金在股市下跌时,由于仓位较高往往转舵较难,转变投资风格需要付出惨重的代价,因此业绩表现往往大起大落。
3私募更规范更安全公募将收益放在第一位,私募更重视风险,私募的监管比信托有过之而无不及。信托有“一法三规”,私募基金有“一法六规”,特别是新规实施后私募大洗牌,行业运作更规范,信息披露更公开,私募产品也更具安全性!
4私募追求绝对收益与公募基金相比,私募基金的固定管理费较少,主要依靠提取业绩报酬生存,而超额业绩必须在每次净值创出新高后才可提取。
因此,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利益和投资者的利益是一致的,只有投资者赚到钱,私募才能赚到钱。所以私募基金的激励机制更强,需要追求绝对的正收益。
除此之外,私募基金的门槛较高,只面向少数特定投资者进行募集,因此能够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做的投资服务产品,满足客户的特殊投资需求,对于银行的大额资金来说,这是很大的优势。
总之,一直以来,风险偏好较低的银行、保险对委外资金都是谨慎谨慎再谨慎,很少与私募合作,而如今,如此追求安全感的银行都已经进入私募了,可见私募经过不断发展和成熟,已颇具优越性!
投资永远是收益和风险成正比,风险意识最重要,投资之前先学习,不了解,看不懂,不投资。
来源:东方资管、中国基金报
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仅供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合作、投稿请加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