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和香港,年1月30日,中国领先的投资银行之一——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中银国际”)欣然宣布,公司已与美国领先的投资银行杰富瑞集团(“JefferiesLLC”)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旨在通过加强战略合作,促进在中国及全球市场建立更具有竞争力的资本市场业务能力。根据协议,中银国际和杰富瑞将在股票资本市场、兼并收购、机构销售和研究等一系列投资银行业务领域拓展合作机会。
中银国际财务总监王中泽表示:“中银国际一直致力于为我们的客户提供最好的服务,并为满足客户的需求而不断寻求创新解决方案。此次合作将发挥双方各自在中国和国际金融市场的优势,为双方的客户、中银国际和杰富瑞实现三赢。与杰富瑞结盟体现了我们积极寻求外部合作,为我们的客户提供一流产品和服务的意愿和努力。”
“通过与杰富瑞联盟,我们将能够进一步拓展为中国和非中国客户所提供的服务范围,为中国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对国际资本市场更深入的了解和相关机会,并通过我们真正的全球投资银行平台帮助他们实现其战略目标。同时,我们对中国市场的深刻理解也将帮助杰富瑞的企业客户以更高的成功率在中国实施其发展战略。这一联盟将为中银国际带来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有价值的战略合作伙伴,这使我们在并购业务市场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这一联盟为客户提供了独特的价值,包括市场信息和知识、行业经验、执行能力、与各地监管体系的联系和经验,以及覆盖全球关键地区的无可比拟的融资能力。”中银国际投资银行业务主管及全球客户中心执行主管*明华补充说。
中银国际销售、交易及研究部门主管蔡清福表示:“这一合作对两家公司的客户来说都是非常有意义的。通过优势互补、更好的研究覆盖、更广泛的产品和更强大的全球执行能力,中银国际和杰富瑞合作将能为我们的客户带来显著的好处。新老客户将能够接触到更广泛的全球产品和市场,进行全球股票的投资和交易,并能够从这两个机构的互补优势中获益。”
“中银国际在中国的广泛网络为我们在美国、欧洲和亚洲的客户带来无与伦比的与中国企业接触的机会,与中银国际的联盟将使我们能够更好地服务我们的客户。同样,借助杰富瑞广泛的企业客户网络以及我们在美国、欧洲和亚洲其他地区的资本市场业务平台,我们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中银国际客户的战略和资本市场需求。”杰富瑞全球投资银行业务主管BenjaminLorello表示。
欲了解更多关于中银国际和杰富瑞的业务,请联系您在中银国际和杰富瑞的代表。
关于中银国际
中银国际是中国最早成立的投资银行之一,在海外投资银行队伍中实力最强、产品和服务最全、销售交易网络最大、管理资产最多的国际化投资银行之一,整体实力在香港资本市场名列前茅。
中银国际于年7月10日在香港注册成立,其前身是始建于年的中国建设财务(香港)有限公司。成立三十九年来,中银国际在改革开放大潮中不断发展壮大,对中国国情的深入理解与对国际规则的谙熟掌握相得益彰,是值得信赖的中国市场专家。
中银国际总部位于香港,在北京、上海、深圳、伦敦、纽约及新加坡设有分支机构,可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为客户提供包括股票发行、兼并收购、债券发行、定息收益、私人银行、直接投资、环球商品、资产管理、股票衍生产品、杠杆及结构融资等在内的全方位投资银行产品与服务,是极少数有能力在中国内地及香港市场提供国际化、一站式服务的中资投资银行之一。中银国际是中国银行(.HK;.SS)的全资子公司。
关于杰富瑞
杰富瑞是全球唯一一家的全球性独立投资银行,专注于为客户服务超过50年,在为投资者、公司和*府提供市场分析、专业经验和执行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在美洲、欧洲和亚洲,杰富瑞提供全方位的投资银行、销售、交易、研究和策略服务,涵盖各种股票、固定收益和外汇以及财富管理。杰富瑞集团是多元化控股公司LeucadiaNationalCorporation(NYSE:LUK)的全资子公司。
杰富瑞在全球30多个城市设有分支机构和代表处,全球总部位于纽约,区域总部包括伦敦和香港。其在全球范围内拥有近名投资银行家和名股票销售、交易和研究专家,覆盖美洲、欧洲和亚洲市场,拥有平均20年经验的资深银行家团队为客户提供涉及所有主要行业的专业顾问服务。
根据汤森路透统计,杰富瑞在年总共完成了宗并购交易,以买方顾问交易数量在美国市场排名第一。除了在买方及卖方并购顾问业务方面具有极强的实力外,杰富瑞还是股票机构销售团队规模最大的美国投行之一。据机构投资者(InstitutionalInvestor)的排名,杰富瑞在年美国现金股票、股票期权和可转债券的经纪商中排名前十,在年美国电子行业研究团队中排名第三。杰富瑞可转债券交易平台在年美国市场占有率为11.1%,位列第二,整体经营质量排名第一。同时,杰富瑞在固定收益产品市场也居于领先地位,在年美国交易台排名中名列第一,固定收益研究团队排名第二。
除合作研究团队外,杰富瑞全球股票研究业务有名分析师,覆盖近2,支股票,在法兰克福、伦敦、香港、孟买、新加坡、东京、波士顿、休斯敦、纳什维尔、纽约和旧金山均设有研究中心。公司的全球业务范围包括经济和战略、商业服务、消费、能源、金融服务、保险、医疗保健、工业、互联网和互动娱乐、航运、媒体、金属和采矿、MLPs、房地产投资信托、科技、电讯、旅游和休闲以及公用事业。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联系:
中银国际:裴定安,+8526017,Paris.Pei
bocigroup.文
五迷
编辑
林伟萍
笔者在上一篇文章《大分化时代,该如何投资银行股?》中提到投资银行股,长期比较看好招商银行与宁波银行。虽然说好的银行都是相似的,但是招商银行与宁波银行的逻辑却并不完全相同,一个是零售之王,一个是体制优势下的风控模范,但是两家银行都是同类型里最优秀的,估值也都是同类型银行里最高的。本文笔者将分别探讨宁波银行和招商银行的长期投资逻辑所在,相信长期持有招行和宁波银行组合的收益不会输给巴老长期持有的富国银行。宁波银行:高比例员工持股带来机制优势宁波银行相对其他上市银行最大的不同,就是持有股份的员工特别多。按董事长陆华裕的说法,当时都是“被逼着”买的。年出生的陆华裕,年被派去接收宁波银行“烂摊子”的时候,已经是宁波财*局的副局长了。年到年,陆华裕担任宁波银行行长,年后担任董事长。笔者认为宁波银行的脱颖而出与陆华裕的低调务实密切相关,他曾说过:“宁波银行要做大银行做不了、小银行做不好的业务。”年上市之初,宁波银行资产规模仅多亿元,利润仅9亿元。到年规模已经突破1万亿元,净利润超过90亿元,十年利润增长十倍。而到年上半年,宁波银行资产规模已经达到1.万亿元,利润已经约70亿元。那宁波银行的员工持股规模有多大呢?年宁波银行上市路演时,陆华裕表示:“为了建立长期激励机制,宁波银行年实施了管理层和员工持股计划,管理层持股占总股本的.1%,其他一般员工持有17.3%,员工持股人数占到了银行员工总数的71%”IPO时,宁波银行因高达19.4%的内部员工持股而受到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