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不想踩雷,但是要怎样才能避免踩雷?
行业风险集中释放期已过,随着监管的逐步明确,很多出借人开始进入准备复投的状态,经历了这么多的风雨,这一次复投,出借人还会不懂得如何避免风险吗?
虽然经历是最好的教育,但出借人教育还是一条任重而道远的路,观察君整理了一些出借人需要避免的误区。
多看多听多思考,毕竟挣钱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避雷要有方向,才能更安心!
01
低收益=低风险?
最近,听到了太多这样的话:“收益并不高,为什么还会暴雷?”并不是你不贪心,风险就绝对远离。
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但是不等于低收益就是低风险,收益并不是风险的存在唯一决定因素。
高收益要承受高风险的思路是对的,但是一项投资的风险除了回报率,它的产品、风控、运营以及大的市场环境等等,都会涉及到风险。
02
体验感=安全性?
体验好,投!体验不好,撤!
很多出借人的决定就是这么的随意。体验确实很影响出借人对平台的看法和印象,操作起来不开心,走为上计。这也是很多平台努力做好用户体验的原因,但是什么时候体验这个事情能与安全与否相提并论了?
就拿银行的储蓄理财、支付宝兴起的货币基金投来说,它们的计息时间和提现等体验并不太理想,反而新兴的互联网金融,因为市场的竞争激烈,他们的充值、提现、客服等体验相比更好。
哪个更安全,出借人可以清楚的思考了吧!体验好,只能是加分项,不能等于安全。
03
拿奖拿到手软=安全明星?
“我们有一整面荣誉墙,你说安全不安全?”很多出借人被平台的荣誉墙说服了,但是大家要想想,这奖到底有没有含金量呀!
草根投资曾获得包括“浙江省消费者最满意单位”、“浙江省投资者最信赖单位”、“消费金融创新领导力奖”等接近30项奖励。
30项奖励能把平台围在安全线内吗?很多时候,奖项从来都是用来锦上添花的,平台好的时候,大家都好,平台出事了,每一个奖牌都成了啪啪打脸的工具。
奖,要看有没有含金量,但最终奖项的作用是锦上添花,绝对不是平台的安全保护罩。
04
专业投友=投资指南?
“兄弟,你说的对,我就跟着你投了。”观察君想说,兄弟,其他投友的分享是用来参考的,不是偷懒的借口啊,该好好看资产端就好好看,该去研究平台背景就去研究。
任何时候,通过自己的认知做出决定,才是正确的选择。行业这么多平台,这么多类型的资产端,所有的东西都是因人而异的,别人用着好≠你用就一定好。
投友的话,该了解还是要了解,这是分析平台的重要依据,但是每个人都要从自身实际情况来进行投资资产分配。
投资知识可以多学习一些,指南这个东西,还是自己把握在手里最重要,而不是靠别人的判断。
05
长时间回款靠谱=未来绝对安全?
“已经投了2年了,一直按时回款,提现也很快,放心复投。”很多平台的社区都有这样的评论,但是,每当你换一个标的,背后的借款人就换了呀,道德风险不是风险吗?
还有,平台在运营的过程中,永远都是一帆风顺,主角光环吗?很难吧,每个阶段,平台都需要跟随行业的发展,监管的动态进行调整,绝对安全是不存在的,只是说,相较于之前就出过问题的平台,这些平台更值得出借人信任而已。
在投资这条路上,没有绝对的安全,收益与风险永远相伴。
06
提交自查报告=可以续投?
最近监管的动向越来越明确,一切都在井然有序地推进着,不少平台已经按时间提交了自查合规报告。
这是好现象,说明监管越来越有序了,但是出借人们总是会冒出一些对自己不好的想法:“平台合规跟得上监管节奏,复投一波吧!”
对于这种想法,观察君只能说,如果你心里清楚地知道风险,那你瞅着这个参考因素来投我不多说,但是如果有人以为提交自查合规报告就是安全的,那观察君只好骂醒你了。
别说提交了自查合规报告是不是就绝对安全了,就算备案了,也没人能保证平台绝对安全,所以,知道安全这个东西离出借人有多远了吗?
续投可以,但请做到敬畏风险。
说在最后
有人可能会说观察君太危言耸听啦,哪有这么多的雷。
但是事实如此,以前大家看平台背景、看是否上线银行存管、看平台有没有做好信息披露等等,在这一波雷潮中,这些东西都不是保证平台安全的绝对因素。
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大家不知道雷就在自己身边,投资从来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敬畏风险,保持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