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银行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浅析股份制改造后现代化商业银行全面提升全
TUhjnbcbe - 2025/5/31 19:51:00

前言

中国建设银行在年完成股份制改造后,于次年分别与美国银行、新加坡淡马锡公司签署战略投资协议。美国银行在年6月向中国建设银行投资25亿美元以获取9.10%的股权,同时建行承诺上市后增加美国银行持股比例达到19.90%。美国银行帮助建行在零售业务、信息科技、电子银行业务、全球金融服务等方面提升现代化商业银行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淡马锡公司于年投资14.66亿美元获取6.04%的股权份额,给予建行在公司治理、资金交易、中小企业和国际投融资方面的帮助外获得了1席董事提名权。中国银行在年公司改制后,于年引入新加坡淡马锡、苏格兰皇家银行、瑞士银行集团为战略投资者,分别给予10%、10%、1.66%的股权份额。

通过外资(银行)的战略入股,于中国银行在银行信用卡、财富管理、财产保险、风险管理、财务管理、投资银行业务等诸多方面开展合作,中国银行金融业务逐步向国际化银行靠拢。同一时期,中国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同样引入海外战略投资者入股,分别与高盛集团、安联集团、美国通用和香港汇丰银行完成股权合作,在技术支持、员工培训、投资银行业务和信用卡中心业务等方面获得外部技术溢出效益。

国有银行作为本土金融市场的发展支柱,在国家隐性担保的条件下获得外资(银行)技术溢出,稳固了国有银行在市场的垄断优势。第五步,也是最关键的一个步骤即完成资本市场上市。资本市场公开上市不仅有利于国有商业银行进一步获得市场资本,同时,在公开资本市场的监督下有利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部门进一步改善股权结构,提高市场透明度以更好地接受市场监督检验。

-年的9年间,包括中国农业银行在内的国有商业银行先后完成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国有商业银行由国家独资向股份制商业化转型基本完成。资本市场公开上市实现了国有银行产权主体由一元化转向多元化,国有股权比例有所下降。在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和外部市场制约的双重作用下,国有商业银行产权改革得以进一步深化。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取得了巨大成效,通过国家注资剥离不良资产,国有商业银行部门不良贷款率大幅下降,资产状况明显改善。在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之前,银行不良贷款问题一直是摆在银行监管部门面前的重大难题,尽管年、年国家先后两年对国有银行部门通过发行特别国债以及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不良资产,但这种“花钱买机制”的做法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

年,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例高达26.12%,“大体上看,其中大约有30%的不良资产来自各级政府直接的行政命令和干预,另有30%的不良资产主要是为支持国有企业发展形成的;其余部分情况是,来自地方行政干预和司法执行以及来自国家主导的产业、经济结构调整造成的不良资产分别占10%,剩余的20%是由于银行自身经营不利,也就是机制方面的问题产生的。”通过公司产权改革,彻底解决了桎梏银行发展的体制、产权虚置问题,政企不分的状态得以改善,到年,这一指标下降至15.57%,此后呈现断崖式下滑。

在各国有商业银行股改基本完成后,这一指标基本稳定在1.5%左右,说明国有商业银行部门经营结构不断优化。从资产状况来看,年以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资产总额明显上升,根据中国银保监会的数据统计,国有商业银行资产总额自股份制改革起到年中国农业银行完成资本上市,国有商业银行部门资产总额由.6亿元增加到.6亿元,增长3倍有余。

通过财务重组、引进战略投资者以及公开资本市场上市一系列股份制改革方案,国有商业银行部门资产扩张成效显著。21世纪后,随着我国多元化银行体系的构建,国有商业银行部门市场份额逐步被体制外商业银行部门瓜分,但我国银行业系统仍以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根据中国入世承诺,年12月中国银行业全面开放,只有国有商业银行自身“强身健体”才能应对金融开放的全面挑战。

股份制商业银行是我国探索银行商业化道路的产物,初设于20世纪80年代,作为银行业体制外改革因素,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出现与经济体制改革同属于“一条总的路子。”但在改革开放初期的20余年间,在以国民经济的恢复为主要任务的计划体制作用下,国有银行对市场的垄断导致股份制商业银行并未发挥出其体制外银行部门对本土银行系统的增量变革作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成分不断丰富,进入21世纪,银行业单一的产权形式难以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国家理性选择下,包括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内的体制外银行机构陆续设立并成熟起来。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年是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初设发展阶段;-年是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快速发展期;年开始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进入健康发展阶段。在前两阶段,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处于粗放型扩张阶段,在我国加入WTO,银行业开始执行世界贸易组织框架运行后,股份制商业银行向集约化发展方式转型,在市场竞争和选择中,股份制商业银行坚持优势发展和内部治理相结合,跻身国际化商业银行之列。

年4月在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蛇口区设立的中国第一家由企业法人全资持股组建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招商银行正式营业,成为真正意义上试点体制外银行业改革的股份制银行企业;同年12月,深圳发展银行正式设立,这是中国首家发行股票的商业银行。

年6月,广东发展银行成立,这是首家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的中国商业银行。年又有一批股份制商业银行诞生,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纷纷组建,既有企业法人控股,又有国有法人控股形式,它们的设立为区域性经济发展特别是沿海开放地区的经济发展发挥了切实有效的金融杠杆作用。年,第一家主要由非国有企业出资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民生银行正式设立,多家民营机构成为民生银行的主要股东。

21世纪之前,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主要遵循以下发展逻辑,一是打破银行业垄断。年,深圳发展银行在深交所成立伊始即发行股票上市交易,是我国第一家上市交易的商业银行,率先实现市场监督下的经营发展,在保证原有制度不被破坏的前提下进入新的竞争机制,打破国有商业银行垄断市场竞争的局面。

二是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设立以振兴地方经济特别是重点地域经济发展在改革开放中重要支撑作用为初衷。年成立的广东发展银行就是一家由广东省各专业银行、大型企业、香港地区集团组建的重点为广东省及包括香港、澳门在内的周边地区提供金融支持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招商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广东发展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设立极大促进了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窗口的广东与世界经济的融合和同步发展。三是引入境外战略投资提高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国际化、专业化管理水平。

自20世纪末,股份制商业银行逐步引进外资(银行)战略投资人,光大银行在年成功引进亚洲开发银行入股,这种技术援助以获得3.96%的股权为交换,光大银行借此在贷款管理、风险管理、国际业务方面取得了国际化银行成功经验。上海浦东银行在年成功引入花旗银行参与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财务管理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指导,同时提名一位外籍董事参与浦东银行的战略决策。

境外投资者的战略入股使股份制商业银行在管理体制、业务创新和股权结构优化方面获得了差异化发展活力。四是在我国银行业监管体系尚未成熟阶段,经济过热导致银行部门出现过快的规模扩张,粗放型发展在股份制商业银行中积累了较大的经营风险。

结语

20世纪末,海南一度出现房地产经济泡沫,年成立的海南发展银行受房地产市场的波及于年因资不抵债被迫倒闭。在经营机制尚未完全形成的情况下,盲目进行资产规模扩大和机构扩张使股份制商业银行深陷发展危机。

1
查看完整版本: 浅析股份制改造后现代化商业银行全面提升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