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小伙伴
才/俊/
30岁+金融人的职场生活
“最接地气的海归,
从券商投行到国资PE”
企划简介
新栏目《金融才俊》现已上线。
该栏目将为大家展示最真实的金融职场,30岁+的金融职场“老油条”现身说法,提供给大家最独到的、最新鲜的职场指南。
为大家发现更多可能的方式。
让大家了解真实的职场生活。
使大家清晰自己的未来规划。
同样,我们希望这个主题,不仅能影响到读者,也能激发金融小伙伴自己产生新的思考。
人物素描
A师兄
特许金融分析师。现任上海某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副总裁。
曾担任某集团投资副总裁,参与了国内若干大公司投资项目;曾担任某证券投资银行部高级经理,完成多个IPO、上市公司再融资、并购交易。
拥有国外知名大学本科和硕士学位。
职场对话
Q1
作为本硕都在国外的海归,您当时是如何进入到国内的大型券商投行工作的?您为此付出了什么样的努力?
我的背景是这样,年在美国读完研究生之后,那年刚好招商证券面向全球招聘海外的学生,
通过这么一个机遇,当然也经历了标准的流程:从网上的笔试,到现场的面试,才能进入招商证券。
当时市场环境并没有现在这么好,14年的时候IPO其实是半关半开的一个状态,所以从整体上来讲,人员的需求没有那么大。
我们那一届大概就招了5~6个人,有一半多,当然也就3~4个,都是海外学习的背景。
至于付出什么样的努力,我觉得也就是一个优中选优的过程。
首先肯定还是看你onpaper的东西,你的成绩,你的证书之类的,实习的经历当然也是很重要的,需要去看有没有相关投行的实习经验,或者说泛金融类的实习经历。
我毕业之后一直是在一家美国的保险公司里去做分析师的实习,也坚持做了很长时间,
所以筛选的时候,HR可能认为技能的匹配度上还是比较高,所以当时就得到这个机会进入招商证券。
Q2
您以前在投行的工作经历,对你来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对你现在从事工作有什么很大的帮助吗?
关于工作的经历对现在工作最大的帮助,投行工作给我带来的最大的收获可以分成两个层面来讲:
第一个层面是技能层面,我是学商科的,刚刚加入进入正式工作的时候,很多财务法律的基础的知识都没有形成系统。
通过执行投行的项目,帮助我从知识框架、从公司法证券法、到具体的发行规则,再到会计准则,都重新梳理了一遍。
所以以后我拿到任何一个问题,都可以去找到相对应的能够去参考的解决方案,可以去找到具体的参考的法条,或者说能够找到对应的会计问题。
那么所以说投行工作建立了我的财务和法律的基本功。
第二个是写作能力,我们所有的工作最后表现的形式基本上都是以书面的文字表现出来的,这里面就要求我们写的内容的准确、简洁、要严谨,
整体上来讲,可能前两年的时候写的东西,大部分都离证监会披露的标准有很大差距。所以说我觉得在投行的前两年,实际上就是训练了写作的能力。
怎么去训练,就是反复的写,多看招股书,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第三个在于学习能力,很多时候面对都是新的行业或者新的商业模式,怎么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抓住行业或模式的本质,了解行业内部的一些资源调动企业。
从一个完全不懂的东西,能够建立一个框架,再在这个框架的基础上去填充了解,最后也许做完这个项目的时候,就能对这个行业内有一点认知,
所以学习能力是很重要的。当然学习能力除了行业以外,还包括这种学习案例,学习证监会之前的审核精神,或者学习业务相关的其他能力。
第四个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很多时候我们面对一个新的case,事实上都是完全不同的问题,可能是原来已经有的问题的组合的集合,就是一个企业它可能有a问题,有b问题,但它不一定有c问题,
但下一个企业它就是有a问题和c问题,所以任何的企业,任何的一个case,它都是一个问题的集合。我们如何借鉴这些问题,一方面要借鉴以前的经验,
同时又需要找到新的一个解决方案;比如说我原来一直是做Ipo的,我现在要去做一个并购的项目,是不是从交易价交易价格的设计方面,都要从头开始去学习。
所以就是说怎么去解决新的问题,说大了这是一个思维方式,说小了实际上只是一个总结的能力。
第五我觉得是一个态度问题,很多的时候就像我说的,我们写出来的东西是需要去披露的,最开始的时候,我们刚进入投行的工作的时候,实际上是没有紧张度的,意思就是我们写出这东西,
可能我们自己不会看2~3遍,那就发给别人了,这里面也许是漏洞百出的,这种工作态度这种不严谨的工作态度在投行里是绝对是不可以的。所以我觉得在投行的工作过程中,态度确实也是我们在锻炼的一个东西。
第六个是抗压能力,因为整体上我觉得投行的工作,对时间的要求还是非常的严格的,很多时候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去高质量的完成工作。
那么就要求我们有一个很强的抗压的能力,这样的话才不会在过程中变得无法掌控局面,所以说抗压能力也是需要不断的去提升去积累的。
第二个大的层面我觉得是认知层面,因为第一点我觉得是对商业模式商业本质的一个理解,因为我们原来比如说在看到一些企业,我们只能看到它的表象,那怎么看到它本质,从它的内部去看到它商业逻辑的底层,这个生意到底是怎么做的,怎么去协调的供应商,协调销售渠道,怎么去做到合法合规,
这实际上是从内部去看一个企业的运作的逻辑,是我们在其他的行业无法去积累到的,因为在投行的工作中,这个企业把你当自己人,他一定是把自己最底层的最真实的东西都开放给你看,那么也只有通过这样的渠道,我们才能从本质上去理解很多这样的模式。
第二关于生活方面的东西,投行的工作是天南地北的,每个项目可能要待很长时间,我觉得在工作的初期能够有很多的机会去不同的地方,体验不同的风土人情,不同的生活方式,我觉得这个财富也是很多工作给不了我们的。
总结一下,就是说从认知层面,一方面我们要了解商业,可以了解到商业的本质,它的商业模式底层的一个逻辑。第二就是我们可以在工作的过程中积累很种除了工作技能以外的见识,这都可能是会对我们以后的生活有非常积极的影响。
Q3
现在PE的每天的工作内容会有哪些?对你来说挑战大吗?
我们这个工作可以分为三个大类,第一个是找项目,找顾名思义就是我们需要去自己去挖掘符合我们基金的投资射程的一些项目,
不管是从行业上或者说公司的阶段,整体的融资的额度,包括后面的申报的预期,退出的预期,这些就是我们去找项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