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实习生会获得一定的薪水,不过有一些大学生却要花大价钱去购买实习的机会。
近日,第三方平台打着“内推”的旗号公开向大学生叫卖实习机会的消息,引得金融圈一片哗然。这些平台所合作的企业不乏UBS瑞银集团、高盛投资、中信证券、海通证券等国内外知名券商投行、基金、研究所等巨头企业。
据AI财经社了解,这些实习保offer的费用均超1万元,JPMoragan、UBS瑞银、高盛·量化投资的实习机会报价最高,达元。
自5月末,泰康资产、天弘基金、天风证券、华泰证券、兴业证券、瑞银集团六大“躺枪”的合作机构纷纷发声明表示:坚决抵制付费实习内推的行为。
中介机构:实习保offer费用最高近5万元
5月29日,知名财经博主“王大力如山”在微博上爆料,“金融小伙伴”等第三方平台存在出售金融机会实习机会的现象。AI财经社了解到,多家中介机构存在此类现象。
北京某高校大四学生李凯告诉AI财经社,他选择了“美世中介”为其提供实习保过公司。根据李凯的简历,中介为他选择了对口的金融、经济、财会领域的头部企业,实习offer报价最少为2.8万元,最高为瑞银集团、高盛·量化投资,达元。
不只在金融领域,第三方中介机构还提供互联网、媒体、软件、央企、咨询、科研等行业的实习岗位信息。
北京某高校硕士郭笑笑向AI财经社提供了中介机构“实习鸟”的实习岗位表单。其中,费用最少为脉脉内容审核实习生,标价为元;中科院软件中心Java开发工程师的标价最高,为元。其他行业实习offer价格大多在~元之间。
收费内推机构的操作套路基本一致:借助信息不对称赚钱,打着“内推”的名义,广撒网为用户投递简历,并开发一系列的职业培训课程或帮助用户修改简历。
中介内推却遭到六大机构连连否认,王大力表示这是源于双方的“内推合作”本就不存在。“这些所谓可以给学生‘内推’的机构,其手里根本就没有真正的内推名额。他们无非是拿着学生的简历,帮着去投递。如果学生们通过面试机会并获得实习,中介会宣称是‘内推’的功劳;如果用户未被选中,则称是实习生未达到招聘要求。”
“实习鸟”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AI财经社,“实习期一般为3~6个月不等,学生如果未过实习期,则退还80%的费用。”
王大力还介绍,中介机构用钱去购买实习机会,即真正的付费内推情况也会存在。
据了解,金融机构中的实习机会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统一由公司人力部门组织招聘的,比如每年寒暑假的实习生招聘;第二种就是业务部门自行操作的招聘,这种招聘有的会跟公司签订实习协议、发放实习薪酬,以现场实习为主;也有的不签订任何实习协议、不发放任何实习薪酬,以远程实习为主,这就是学生口中所称的“小黑工”。
他认为,第一种实习招聘出现内外勾结的情况比较少,因为审批步骤繁琐;内外勾结的内推情况有可能会出现在第二种实习招聘里,特别是不签订任何实习协议、不发放任何实习薪酬,以远程实习为主的“小黑工”。
付费内推形式多种多样。“内推小王子”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