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统一同类资产管理产品监管标准,有效防控金融风险,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更好地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年4月27日,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管局联合印发《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主要内容涉及资金池管理、净值化转型、严控嵌套和通道、加强信息披露等多个方面,资管业务开始逐渐走向规范化。资管新规实施的三年多以来,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已逐渐走上正轨。根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理财市场年一季度报告》,截至年一季度末,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18.28万亿元,占比达73.03%,较年同期提高23.88个百分点。理财投资各类资管产品规模为8.97万亿元,较资管新规发布前减少25.40%,多层嵌套等拉长融资链条的行为明显减少。
然而,在市场逐步转变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同的声音——“体外资金池—资产池”模式,即银行理财产品通过信托或券商资管计划等通道设立“体外资产池”,资产池中大量装入私募产品,并采用成本法计量,实现“预期收益”的达成,“假净值、真摊余”成了此类产品吸引投资者的主要亮点。但风险不容忽视,主要有期限错配、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风险传染、估值方法、变相放贷等问题。为此,我们建议:监管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