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7月26日,中信证券披露接待调研公告,公司于1月31日接待国海证券、中金基金、人保资产3家机构调研。
公告显示,中信证券参与本次接待的人员共1人,为投资者关系工作人员。调研接待地点为北京。
据了解,中信证券积极响应国家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战略目标,将功能性放在首位,坚持发挥资本市场金融服务功能,专注主业,形成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公司将践行金融报国、金融为民的发展理念,落实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战略布局,积极为新技术、新产业提供融资支持,丰富绿色金融产品,提升财富管理和资产配置服务水平,加强养老金融投资管理服务,推动数字化转型,建设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数字化业务赋能平台,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作用,助力资本市场功能提升,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信证券理解一流投行应具备服务国家经济发展需要、业务体系完善、投资能力强、遍布全球的客户网络、资源配置和风险对冲能力强、国际化程度高、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自主可控安全高效、人才队伍专业化和优秀的企业文化等特征。为实现这一目标,中信证券将继续践行助力资本市场功能提升和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使命,从战略全局思考和推进各项工作,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加快建设成为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
中信证券将把功能性放在首位,落实中介机构的看门人职能,通过高水准的专业服务和职业道德准则,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公司将全面对标建设一流投资银行的要求,提升发展质量,按照监管机构的要求,在多个方面提升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同时,中信证券将坚持金融为民理念,为广大投资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为股东提供更丰厚的回报,并积极响应政策措施,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信证券视人才队伍为公司的重要财富和资产,通过市场化的人才建设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公司持续深化管理体制,强化长效激励和风险共担机制,建立覆盖全体员工的培养项目体系,并大力启用年轻干部。面对一流投资银行的建设要求,公司将持续优化人力资源体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培养勇于担当、敢于创新、乐于协同的员工队伍,通过人才队伍的高质量发展,为一流投资银行奠定坚实的人才资本基础。
中信证券认为新的监管举措有利于资本市场和证券公司的长期健康发展,有助于防范金融风险和净化市场生态。“两强两严”监管政策提高了对证券公司能力的要求,特别是合规风控能力。中信证券将主动适应新监管要求,以客户为中心,提供综合的专业服务方案。公司将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提高客户项目质量,优化业务结构,加大增量业务开拓,并提升国际化服务能力。同时,监管政策为投行业务带来增量机会,如活跃并购重组市场和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中信证券还将把握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机遇,支持企业境外上市,以及发展国际业务。
中信证券国际去年的收入和利润增长得益于公司在核心业务上的深耕和市场拓展。机构经纪业务在亚洲多个市场的份额实现增长,财富管理业务在香港的市场份额和排名稳步提升。公司积极推出新产品和业务创新,如ETF代理交易和算法交易服务,以及旗舰私募股权基金-中国成长基金的推出和多轮融资。资产管理业务的AUM保持增长,新推出的公募基金也受到市场欢迎。基金服务业务线拓展与境内外资产管理机构的合作,提供一站式服务。未来,中信证券国际将继续提升客户服务能力,增加产品种类,深度开发境外客户,并推进国际化业务的发展,以期实现更好的财务和业务表现。
中信证券财富管理业务在面对市场挑战时,依然取得了一些成绩和亮点。客户规模实现正增长,总体表现优于市场。截至年底,客户总量保持在10万亿级别,客户托管证券市值规模在A股总市值占比上升至13%;非货币市场公募基金配置规模约1,亿;融资融券余额1,亿;本年度新开户超过万户,市场占比较上一年度提升4%,创历史新高。公司将持续立足财富管理市场,加快买方服务能力建设,搭建多层次财富配置体系,优化客户服务体验,以服务投资者为核心,增强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心。
中信证券有效应对市场波动,优化了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公司完善了风险偏好管理机制,坚持前瞻性主动管理,加大风险排查广度和深度,加强国别风险管理。对于融资类业务,公司保持严格的风险管控标准,通过实时盯视动态管理风险敞口。年末,公司融资融券业务存量负债客户的平均维持担保比例为%,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的平均维持担保比例为%,风险在可控范围内。年,公司信用减值损失净转回了3.65亿元,其他资产减值损失新增计提为万元,风险资产规模和占比进一步压降,资产质量得到夯实。
中信证券通过认真系统地学习党中央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指示和要求,并结合公司的功能定位,深入思考和主动实践服务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年,公司加大对新质生产力重点
调研详情如下:
1、中央金融工作会提出了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战略目标,并明确要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在此背景下,中信证券将如何践行金融强国的要求?
中信证券将把功能性放在首位,坚持发挥资本市场金融服务功能,专注主业,形成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公司将践行金融报国、金融为民的发展理念,落实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战略布局。在科技金融方面,公司将积极为新技术、新产业提供融资支持,加大新质生产力企业投资力度,实现“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在绿色金融方面,公司将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绿色领域的配置。在普惠金融方面,公司将提升财富管理和资产配置服务水平,创新普惠型产品。在养老金融方面,公司将加强养老金融投资管理服务,优化养老金投资策略。在数字金融方面,公司将推动数字化转型,建设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数字化业务赋能平台,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作用。中信证券将不断助力资本市场功能提升,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为金融强国建设作出贡献。
2、中国证监会近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具体措施。请问中信证券如何理解一流投行的概念?在推进一流投行建设方面将有哪些举措?
中信证券理解一流投行应具备以下特征:服务国家经济发展需要、业务体系完善、投资能力强、遍布全球的客户网络、资源配置和风险对冲能力强、国际化程度高、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自主可控安全高效、人才队伍专业化和优秀的企业文化。为实现这一目标,中信证券将继续践行助力资本市场功能提升和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使命,从战略全局思考和推进各项工作,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加快建设成为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
3、近期证监会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并多次强调将持续贯彻实施“严监严管”的举措。这对中信证券的发展有哪些影响?公司有哪些应对举措?
证监会发布的政策性文件旨在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加强监管、保护投资者、建设一流投资银行等,体现了夯实资本市场基础、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的监管思路。中信证券将把功能性放在首位,落实中介机构的看门人职能,通过高水准的专业服务和职业道德准则,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公司将全面对标建设一流投资银行的要求,提升发展质量,按照监管机构的要求,在多个方面提升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同时,中信证券将坚持金融为民理念,为广大投资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为股东提供更丰厚的回报,并积极响应政策措施,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4、中信证券一直保持高质量的人才队伍建设,在构建一流投行的大背景下,公司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有何规划?
中信证券视人才队伍为公司的重要财富和资产,通过市场化的人才建设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公司持续深化管理体制,强化长效激励和风险共担机制,建立覆盖全体员工的培养项目体系,并大力启用年轻干部。面对一流投资银行的建设要求,公司将持续优化人力资源体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培养勇于担当、敢于创新、乐于协同的员工队伍,通过人才队伍的高质量发展,为一流投资银行奠定坚实的人才资本基础。
5、证监会表示,要把防风险作为首要任务,全力维护市场平稳运行,抓紧谋划严把IPO入口关,请问中信证券投行业务是否受到影响?请问公司年在股权、债券及并购重组等业务方面有何发展计划?
中信证券认为新的监管举措有利于资本市场和证券公司的长期健康发展,有助于防范金融风险和净化市场生态。“两强两严”监管政策提高了对证券公司能力的要求,特别是合规风控能力。中信证券将主动适应新监管要求,以客户为中心,提供综合的专业服务方案。公司将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提高客户项目质量,优化业务结构,加大增量业务开拓,并提升国际化服务能力。同时,监管政策为投行业务带来增量机会,如活跃并购重组市场和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中信证券还将把握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机遇,支持企业境外上市,以及发展国际业务。
6、去年,境外市场的表现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比较复杂的环境下,中信证券的国际业务去年表现如何?有哪些经营亮点?
中信证券国际去年的收入和利润增长得益于公司在核心业务上的深耕和市场拓展。机构经纪业务在亚洲多个市场的份额实现增长,财富管理业务在香港的市场份额和排名稳步提升。公司积极推出新产品和业务创新,如ETF代理交易和算法交易服务,以及旗舰私募股权基金-中国成长基金的推出和多轮融资。资产管理业务的AUM保持增长,新推出的公募基金也受到市场欢迎。基金服务业务线拓展与境内外资产管理机构的合作,提供一站式服务。未来,中信证券国际将继续提升客户服务能力,增加产品种类,深度开发境外客户,并推进国际化业务的发展,以期实现更好的财务和业务表现。
7、中信证券财富管理业务在最新监管政策指导下,对市场格局变化有着怎样的判断和展望?公司如何推进财富管理业务转型?
中信证券财富管理业务在面对市场挑战时,依然取得了一些成绩和亮点。客户规模实现正增长,总体表现优于市场。截至年底,客户总量保持在10万亿级别,客户托管证券市值规模在A股总市值占比上升至13%;非货币市场公募基金配置规模约1,亿;融资融券余额1,亿;本年度新开户超过万户,市场占比较上一年度提升4%,创历史新高。我们专注于客户资产保值增值,丰富财富产品体系,满足多样化需求,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提升客户获得感。公司将持续立足财富管理市场,加快买方服务能力建设,搭建多层次财富配置体系,优化客户服务体验,以服务投资者为核心,增强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心。
8、年资本市场波动加剧,证券公司对两融、股质等业务的风险管控一度被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