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银行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有几大业务根据形式的不同
TUhjnbcbe - 2025/4/8 18:21:00
治白癜风好的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mbbdf/

在我国监管部门年发布的《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指引》,把金融创新界定为:商业银行构建新组织,引入新技术、新方法,开辟新市场,而从事的战略、制度、机构、人员、管理、业务和产品等活动,以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和为客户提供新服务产品和服务方式。所指明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主要是指商业银行使用的新业务,以及一些新管理与体制。

徐进前在《金融创新》将金融业务创新分为三大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和负债业务)创新、结算创新、资产负债管理创新、金融机构创新、金融市场创新、金融体系创新、金融工具创新、金融监管创新、货币政策等;曹凤岐在《中国商业银行改革与创新》中,把金融创新分为公司治理创新、风险管理创新和业务发展创新。

原创型创新和借鉴型创新。原创型创新是商业银行依靠自身的力量开发原来没有的金融业务;借鉴型金融创新是商业银行把别人的产品经过一定的消化、改造后为自己所用,或是通过学习、借鉴、引入国内外其他商业银行的金融业务的一种金融创新方法。

相应地,商业银行的定位被分为“引领型”和“跟进型”,原创型金融创新的商业银行一般为“引领型”,即在某个领域率先推出一种产品或服务;借鉴型创新的商业银行一般为“跟进型”,即由于缺乏自主创新的能力或动力,而采取一种跟进型战略。在国内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中,多数都是跟进型。

根据业务发生的平台,分为线上银行业务和线下银行业务,线上银行业务涉及到的金融科技日新月异,尤其是基于移动互联网、云盘算和大数据等基础,通过不同场景交易、消费、转账、出行等记录,可以进行数据挖掘,判断客户的信用情况以及授信额度。

关于科技金融与金融科技的区别,一是落脚点不同,科技金融的落脚点是金融,主体是传统金融机构发展科技、信息化和大数据为支撑的金融业务,以及互联网金融企业;金融科技的落脚点是科技,主体是科技企业、互联网企业。

根据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是否主动,分为主动型、被动型。主动型金融创新是创新主体主动对现有资源进行开发改进、完全研发出的一种新产品或服务,以获取市场主动权的一种金融创新行为;被动型金融创新主要是由于受市场竞争加剧的影响,害怕因为没有推出某项新产品或服务而失去市场,或是因为市场和客户需求发生变化,交易成本发生变化,商业银行被迫采取金融创新的方式来应对这种不利情况的金融创新行为。

根据是否发生信用活动,分为融资金融创新与非融资金融创新;根据金融创新的效果上,分为有效金融创新与无效金融创新。

融资金融创新与非融资金融创新,根据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是否涉及信用活动,把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区分为融资类创新、非融资类创新(结算交易类业务等)。融资类泛指银行提供资金给资金需求方的行为,融资类业务丰富多样,包括信贷资金和投资资金业务。

即资金需求方根据自身的经营状况和资金情况和发展的需要,向商业银行提出贷款需求以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商业银行则根据资金需求方的信用状况、经营情况决定是否融资给资金需求方;而非融资金融创新,特别是结算金融创新,主要指的是转移银行账户资金获得收付的方式,具体来讲,结算是指银行对自己所有账户(对公和个人)进行的核算业务。

融资类业务和结算交易类业务在现实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首先,融资金融创新主要体现在开发融资业务的快捷性与增加多项衍生服务方面,如招商银行“易贷通”的推出便在传统房贷、车贷的基础上,衍生出了转按、加按、赎楼、车位贷款,以及“周转易”综合贷款等多种优惠和便利,使客户在一个品牌下可以享受融资一条龙服务。

其次,随着我国互联网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网络电子设备走进千家万户,为互联网与金融的融合奠定了坚实的网络、设施、用户和推广宣传基础,由于传统银行业的电子支付手段存在着手续费高且不易于小额零散资金结算的缺陷,更无法满足个人业务的结算需求。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网络信用制度体系不健全,商家和客户之间缺乏诚信,导致交易不成功的现象时有发生,结算金融创新主要体现在网络支付方面,商业银行借助互联网等先进科学技术将已有的结算系统进行优化,从而提升结算效率。

融资金融创新不但包括这些年比较活跃的交叉金融业务活动,还包括抵押担保的创新,如从土地、房屋等强担保,逐步放宽到经营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特别是应收账款方面,银行先后创新出供应链融资、保理等新产品,部分银行借道券商,通过投资交易所的ABS产品来实现融资服务,由于ABS具有较好的风险隔离功能,即债项和主体之间可以风险屏蔽,即使主体出现信用风险,也能通过ABS的基础资产对债权人有保障。

非融资金融创新主要是为客户提供资金归集、日间透支等服务,减少客户占款,从主要依靠外部融资到主要依靠内部资金整合;这种方式不但适应于企业,而且零售客户也适合,招商银行和中信银行推出了跨行资金归集。

另外,结算交易还有个趋势是电子化,随着互联网金融冲击,人们可以通过余额宝实现支付结算和投资理财,商业银行围绕“场景化”也进行了创新。

交叉金融业务属融资金融创新,通过不同的交易结构、交易对手的设计,本质上是类信贷,是给企业和单位的融资活动。

有效金融创新与无效金融创新,一些学者提出了“有效金融业务创新”这一概念,但是对有效金融创新的界定还没统一的标准。莫顿米勒认为,衡量任何现存的、成功的创新的标准是,一要能够在降低交易成本,二要能扩展其市场容量,否则创新就是不可能成功的,“有些金融创新会茁壮成长——尽管推动其成长的原动力已经消失,这种创新就是真正意义上的重要创新”。

将有效的金融创新界定为,或能够降低交易成本、或减少交易环节、或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任意一种能满足并能经受一定时间检验的商业银行的制度、体制、业务等方面的金融业务。将无效的金融创新界定为,不能降低交易成本,也不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或虽实现局部逐利、在一定程度上产生积极作用,但产生的负外部效应远大于其所产生的积极影响的金融行为(如通过复杂交易结构表外化,投资到过剩行业)。

在金融创新效果方面,主要分为有效的金融创新和无效的金融创新,而是否有效取决于资产端的效果,以及创新是否给终端使用者和社会大众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益。如果成本低于效益,其创新是有效的;如果成本高于效益,其创新是无效的。值得说明的是,此处成本泛指经济成本和非经济成本。

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一方面来自客户需求,比如现金管理,最开始是为了服务网点散布全国各地的集团客户,为更好管理和集中资金而应运而生的产品;另一方面来自竞争压力,国内商业银行基于过去的经验教训,尤其看重抵押物,评级较低、民营企业一般来说都要“强担保”,只有部分评级高的国企才能享受基准利率和信用贷款。

但是,随着股份制银行的增加、区域商业银行加入竞争、以及外资银行部分产品引入,国内商业银行在融资方面出现较大变化,更重视真实贸易背景。这些改变来自市场,来自客户诉求,也来自市场竞争。

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来自市场。无论是公司治理、组织架构等公司制度层面的创新,还是审查审批机制的调整、业务条线的调整等机制层面的创新,或是近年来在业务方面的创新。国内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到底是有效的还是无效的,到底是有用的还是无用的,检验的标准来自市场。

实际上,一些商业银行有时候在创新的道路上有些背离,某商业银行推出排号机自动甄别系统,排号机刷银行卡,即可判断该客户在银行的贡献度,根据贡献度分为三等,贡献越低等级越低,柜台排号越靠后。

这个系统不合理的地方在于:单纯根据历史数据来判断和排序,而不能动态、多维度判断,如果没有适当的人工介入,可能导致新客户流失。在这家银行存款低并不代表客户在别的银行存款低;对这家银行贡献小不代表客户没有市场潜力。但是,有的金融创新,如现金管理就能极大方便集团客户提供资金效率,减少外部融资成本。

金融创新如果没有正确引导和监管,往往形成无效的金融创新。事实上,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效应是复杂和综合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有几大业务根据形式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