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费用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年9月22日,中国宣布:争取在年前实现碳达峰、年前实现碳中和。
这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历程中的里程碑事件,这一具有雄心的目标体现了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责任与担当,对中国全面迈向绿色发展意义重大。
未来40年,中国的社会经济与产业结构都将因此发生重大变化。那些高碳产业面临转型,而新兴的低碳、零碳产业则有望进入*金发展时期。
绿色时代呼唤绿色金融,一个百万亿级别的风口已经显现。
对中国银行业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果商业银行不能尽快向绿色金融转型,很有可能在时代浪潮的席卷之下被抛弃。
近年来,在监管部门的引导下,中国的绿色金融取得了积极成效。央行数据显示,截至年末,中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约12万亿元,存量规模居世界第一;绿色债券存量约亿元,居世界第二。
提起绿色金融,兴业银行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作为国内绿色金融的先行者和倡导者,兴业银行早在年就率先探索绿色金融,推出能效融资项目,年成为国内首家赤道银行,至今已经发展成为体系完备的绿色金融服务集团。截至年末,该行绿色金融融资余额1.16万亿元,累计服务绿色金融客户2.98万家,较上年末分别增长1,亿元、10,家。
大潮初起,未来可期。多数研究认为,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需要的投资规模在万亿元以上,绿色金融迎来高光时刻。
在最近发布的兴业银行年报中,行长陶以平将绿色金融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并提出,要努力成为全市场一流的绿色金融综合服务供应商,以碳达峰和碳中和为核心,全面占据碳金融制高点。
得绿色者得天下。兴业银行以领跑者的姿势全力冲刺。
大变局将至
根据年签署的《巴黎协定》,碳中和是一个全球未来必须达成的目标,并明确了全球温室气体控制目标:“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尽快达峰,到本世纪下半叶实现全球净零排放”。
这并非遥不可及的目标,而是无法回避的义务。当前,全球已经有50多个国家实现了碳达峰,其中个别国家和地区率先实现了碳中和,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陆续提出碳中和目标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作为一个高速成长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府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了高度的责任与担当,出台了一系列旨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策,包括金融*策。
在中国*府加入《巴黎协定》后不久,央行牵头制定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我国成为全球首个由中央*府推动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国家。
年9月22日,中国*府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年前实现碳中和。
之后,在去年12月份举行的气候雄心峰会上,中国*府宣布了更为具体的绿色发展目标,同时向世人表态:将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更大贡献。
进入年,绿色发展不断提速。2月1日,《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正式施行,全国性的碳交易市场即将落地;2月22日,中央印发《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大力发展绿色金融。
今年“两会”表决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和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了“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的绿色发展目标。
这一宏伟目标的提出,标志着我国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有了宏大的愿景目标与具体的推进时间表,同时意味着我国整个社会经济体系都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大变局将至,金融系统无法置身事外。
正如前央行货币*策委员会委员、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所指出的那样,金融机构要开始注重对气候转型风险的理解和估算,如果银行贷款给高碳企业,且这些企业不转型,那么这些贷款就会变成坏账。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委认为,未来我国整个经济社会都会朝着绿色低碳产生巨大的转变,银行等金融机构越来越受到气候相关风险的影响,使得银行面临的转型风险也将凸显。
先行者兴业
事实上,中国金融机构在绿色金融领域的探索,已经持续了十多年之久。
让我们将时间拉回到年8月,那一年,在浙江安吉余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被首次提出。同年,兴业银行与国际金融公司合作,针对民营企业开发新的能效融资服务模式,并于年落地国内首笔能效融资业务,从此开始绿色金融探索之路。
年,兴业银行宣布采纳赤道原则——参照国际金融公司(IFC)的可持续发展*策与指南建立的一套自愿性金融行业基准,成为中国首家赤道银行。次年,兴业银行率先设立国内首个绿色金融专营机构。
十八大以来,伴随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推进,兴业银行将绿色金融提到新的高度,明确为全行的战略性业务。
在此期间,兴业银行于年8月公开承诺:“到年,要实现两个‘一万’,即集团绿色金融融资余额突破一万亿元,绿色金融客户突破一万户。”
年末,兴业银行宣布提前一年完成“两个一万”的绿色金融中期目标。当年,在MSCI发布的全球环境、社会和治理(ESG)评级中,兴业银行由年的BBB级晋升为A级。年,兴业银行延续这一好成绩,再获A级评级,连续第二年位列国内银行业最高评级。
经过持续多年的深耕,兴业银行在绿色金融领域创下众多市场第一,如全国首笔排污权抵押贷款、首笔碳资产质押贷款、首张低碳主题信用卡、首笔绿色信贷资产支持证券、首只绿色金融债、首单绿色理财产品和绿债指数理财产品、首个绿色金融专业系统“点绿成金”系统等。
目前,兴业银行已形成涵盖绿色融资、绿色租赁、绿色信托、绿色基金、绿色理财、绿色消费等多门类的集团化绿色金融品与服务体系,通过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将企业社会责任与银行业务有机结合,探索走出了一条集团化“寓义于利,由绿到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据年报披露,截至年末,兴业银行累计为2.98万家企业提供绿色金融融资1.16万亿元,较年初增长亿元。值得一提的是,依托赤道原则建立的全面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体系,兴业银行的绿色信贷不良率仅约为银行平均资产不良率的1/4,绿色金融成为全行重要的大类资产、大类业务和一张亮丽的“名片”。
抢滩碳金融
碳金融是绿色金融的重中之重。
所谓碳金融,是指围绕碳排放权及其交易,金融机构引入融资、保理、资产管理、基金、期货、债券、资产证券化等金融产品,并形成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动,如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交易和投资、低碳项目开发的投融资等。
年以来,《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正式施行,同时《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落地在即,意味着我国碳交易市场以及碳金融进入全新的发展时期。
目前全国性的碳交易市场初期仍是现货交易,但随着交易规模扩大,具有价格发现功能的碳期货等碳金融衍生品或将迎来快速发展,这也将进一步增加我国碳市场的活跃度、促进碳市场的良性发展,而与之相关的碳金融业务空间也将逐渐被打开。
在碳金融领域,兴业银行更是发挥绿色金融专业优势,先行先试、未雨绸缪。该行结合国际和国内碳市场的参与经验,为碳市场和交易主体提供了包括交易架构及制度设计、碳交易资金清算结算、碳市场履约、碳资产保值增值、碳资产质押融资、碳交易中介等一揽子金融服务方案,涵盖了项目建设和市场交易的前、中、后各个环节。
针对重点排放单位,兴业银行提供集团化、碳金融特色的综合性金融服务方案:在履约交易中提供交易主体对接、中介代理等服务;在涉碳融资中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