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银行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进击中的银行系券商,如何影响券业竞争 [复制链接]

1#

来源:格隆汇

机构:长江证券

通过多元化股权结构,银证曲线“协同经营”

中银国际证券上市阶段,银证业务合作和“协同”经营讨论增加。《商业银行法》明确“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证券经营业务”。在这一约束下,当前“银证协同”通过“境内银行-境外券商”和“境外银行/信托-境内券商”股权方式拓展,典型案例包括:中国银行通过香港子公司中银国际控股于年发起设立中银国际证券,国开行于年收购航空证券并更名为国开证券,此外大多数中资银行均在香港设立证券子公司。我们以国开证券、中银国际证券和交银国际为案例,聚焦券商和银行系股东之间的关联交易来理解和观察银证业务协同范式及瓶颈,并前瞻协同对券商行业格局的影响。

类债业务优势明显:资管、债券融资和资金业务银证协同顺畅

受益于股东资源和业务基础银行系券商在资管、债承和部分资金业务方面优势显著。协同一:银行资产出表需求创造银证定向资管合作机遇,-年券商定向规模从1.68万亿扩张至10.16万亿,银行是主要推手,中银国际亦协同中国银行保持月均资管规模稳居行业前10,关联交易收入占比超过50%成为资管增长动力;协同二:资金业务协同,包括客户保证金托管、资管投向和券商贷款融资等,中银国际超过30%客户资金存款利息源于中国银行,交银国际20-40%融资支出源于交通银行;协同三:依托债承能力服务客户多元融资需求。

偏股类业务尚需挖潜:经纪和股权融资协同偏弱

偏股业务尚需挖潜,上述银行系券商在经纪和股承业务协同均偏弱。经纪业务方面,银行理财客户和股票交易客户风险偏好有一定分层,同时考虑股权结构问题,转化效率并不高,中银国际经纪业务排名徘徊在30-35名;股承方面,激励机制缺乏和项目资源储备偏少,新兴产业证券化阶段银行系券商并无显著优势,首批28家科创板企业上市前中短期+长期借款占总负债比重不足10%,远低于A股传统行业,银行在新兴产业中融资渗透度低,导致新兴产业主导IPO进程中银行系券商股承优势不显著。

银证竞争和而不同,银行重券商服务职能,券商需拓展投资优势

银证竞争和而不同。券商ROE远低于银行,银行需要券商的客户服务功能而非股权本身,银行优势在于“经营客户+债权管理”,深入协同或加剧券商通道/类债业务压力;券商成长方向在于“经营偏股类业务”,发挥资本金监管、市场化机制和专业化定价能力优势,最大化融券/衍生品等偏股类资产投资经营能力。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