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银行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陆晨疫情下风险管理的重新审视金融界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的治疗土方是什么 http://m.39.net/pf/a_4577572.html

来源:金融界网站

作者:陆晨

年的年底,香港大学中国商学院和往年一样举办新年联欢晚会。作为港大的客座教授,我再次很荣幸地被邀请到晚会上做一场激情演讲,经过和主办方的反复沟通,我选中的题目就是我在年的座右铭:“Havetobehealthy,Can’thurtme”,翻译成中文就是:必须健康,不能伤害我!Can’thurtme是一本纽约畅销书的名字,讲述了一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贫穷潦倒的美国黑人,挑战自己的命运,彻底改变自我成为美国最优秀的海豹突击队SEAL队员的激动人心、催人奋进的故事。《Can’thurtme》书的封面上是主人公DavidGoggins送给大家的一句话:“MasterYourMindandDefytheOdds”。自强不息、不向命运屈服。

在演讲中,我激励参加晚会的港大MBA学生们,无论什么样的逆境人生,都要保持乐观坚定的信念,不断追求,完成自我的升华和蜕变,另外一个惊喜就是我给全场每个人发了一个秘密的投资大红包(到目前为止,收益颇丰),大家其乐融融,度过了一个欢乐愉快的夜晚。

不想,几周之后,我的座右铭就被派上了用场!正当全国人民欢欣鼓舞、满怀憧憬地准备迎接庚子鼠年的到来,中国武汉爆发了新型冠状病*疫情,病*肆虐中华大地,人人自危。突然之间,每个人,每家企业,每个社会机构包括地方*府都被这突如其来的病*疫情打了个措手不及,手忙脚乱;我们所熟悉的正常工作学习生活都在这来势汹汹的疫情下被彻底改变了。为了防止疫情进一步蔓延,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全社会隔离防护并延长假期,中国大地突然静寂了,一切社会经济活动都戛然而止。

虽然通过全民众志成城的隔离阻断了新型冠状病*的蔓延和传播,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治愈人数不断增多,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疫情对于中国企业(特别是对就业和GDP贡献良多的中小型企业)和国民经济的影响,以及企业不能按时复工,对于众多普通劳动者家庭正常生活的冲击。病*疫情不但在挑战个人的健康底线,也在挑战着企业和社会的健康底线,在来势汹汹的病*疫情面前,每个人和整个社会都显得是那么的脆弱,不堪一击。疫情猝不及防的降临和我们自身的脆弱都是没有想到的。就在一个月之前,正常地生活对于每个人和每家企业都还是不言而喻、顺理成章、想当然的事情,生命的死亡和企业的死亡都太遥远了,以至于被忽略不计。而转眼间,“活着”成为了个人和企业在疫情的严峻考验下保持自己尊严的底线。

这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起获得奥斯卡电影奖反映年金融风暴的电影《BigShort》(大空头)里一个令人难忘的镜头,当美国繁荣发展的房地产市场的吹哨人Whistle-blower,MichaelBurry医生提着公文包来到华尔街投资银行高盛告诉高盛的高管,他愿意出巨资对*美国巨大的房地产市场的覆灭,高盛的投资主管从起初的惊诧的表情转而变为狂笑,因为他们觉得MichaelBurry不是个傻子就是疯子,美国处于鼎盛时期的房地产市场(就像近几年中国的情况一样,在年,美国的GDP是由狂涨不已的房价所支撑的)。Michael自己出资让高盛帮助他做出世界上还从未有过的金融信用衍生品CDSonMBS,建立于房屋贷款打包债券只上的信用违约互换,这是个听起来非常复杂的金融衍生品,但其实实质的作用就是卖空美国的整体经济(房地产市场)。从格林斯潘领导的美国监管到疯狂贪婪的华尔街再到普通大众,没有人在/7年时会相信美国的经济也就是房地产经济会衰败! 

不难想象,如果在年的元月初,我们被告知中国大部分的企业都将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整体国民经济停滞不前,大家的反应一定和电影《大空头》里那个不能自制狂笑不已的高盛女主管是一样的反应,确信那是不可能的。对于人类来说,如果事件发生的概率可能性太小,就等同于不可能,另外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感觉和主观来定义“太小”的数量水平是不一样的,这就产生了认知上的模糊不清。

我在给港大、北大、人大和上海交大SAIF讲授风险管理的课上,都曾讲过人生和金融市场交易都要遵循两个最基本的定律:一个是量子力学里号称“第一定律”的能量守恒定律,第二个就是著名的墨菲定律。墨菲定律所深刻揭示的原则:如果一件事情有可能出错,就一定会出错(该来的就一定会来),而且是在人们最不经意、最志得意满、完全松懈毫无防备的时候突然出击!

人类原来不可一世的利用科技征服世界和改造自然的宏大进程和理想,竟然在最原始的病*疾病灾害的大举进犯下节节败退。世界著名投资家GeorgeSoros所倡导的反身性在金融市场,社会生活,企业管理中无处不见,深刻地影响了很多人。这次新型冠状病*的疫情也是反身性在人类和自然,社会,动物之间均衡关系的一次淋漓尽致的体现。 

不知道自己所不知道的认知盲区“黑天鹅”风险 

作为地球上最聪明智慧的动物,人的实际行动都来自于对未来结果(可能性)的计算(当我们有充分信息的时候)和选择以及在有巨大的信息不对称性的场景下所采取的“主观概率”信任(潜意识和直觉),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猜”的方式,从主观概率中选择。

现代风险管理中风险的一个定义就是实际中发生的情况和原来期望值的差别。而期望是来自于人的判断和决策,它需要两样东西:真实全面的信息和正确的符合实际的基本假设。信息的重要性在大数据时代是不言而喻的。另一个方面,谈到思考问题的基本假设就会牵连到个人的心理和感觉等主观意识方面。决策过程中获得真实全面的信息能够帮助我们正确地评估未来可能发生的不同场景(从最好的到最坏的),从而做出最优的明智选择;反之,缺乏所需的真实全面信息就产生了信息不对称性,从而导致了风险的出现。而当真实信息和认知的基本假设两者都发生问题的时候,或者更直白地说,就是我们不知道(假设,认知)我们不知道(信息不对称性)的可能,黑天鹅就不期而至地飞到我们的面前了。

年美国金融风暴之后,黑天鹅BlackSwan一词不胫而走,广为传播,从金融行业到人们的日常社会生活黑天鹅无处不在。黑天鹅风险的提出者,美国著名期权交易员,纽约大学教授,黎巴嫩人NassimNicholasTaleb在他的享誉世界的同名著作《BlackSwan》中讲到:“对于世人来说,不是那些已经知道的知识很重要,而是那些不知道的知识更加重要”。他在书中总结了黑天鹅的三个特性:它具有意外性;它产生巨大的伤害;虽然它具有意外突发性,但人们却总是在事后为它的发生编造各式各样解释的理由,并且信誓旦旦信心百倍地保证它是可以预测的。不难想见,当下一次黑天鹅风险猝不及防地降临人间之际,人们还陶醉在对于上次黑天鹅风险的“完美”诠释,而接踵而来更加惨重的痛苦历程已经拉开了大幕。 

在金融上,对抗黑天鹅风险主要依赖于由NassimNicholasTaleb教授所提出的,经美联储Fed大力推广的方法:压力测试StressTesting;压力测试就是在真正的黑天鹅出现之前,人类自己发挥想象力(这是数学家的专长)制造出虚拟的黑天鹅,放出来实施攻击,检验出在模拟的黑天鹅风险的冲击下最薄弱的软肋在哪里(一家机构、企业和一个人是一样的,最强也强不过它最弱的地方,木桶效应)?是否能够幸存下来,从惨烈的黑天鹅风险中全身而退。
  

开展压力测试的几个至关重要的条件,一个是压力测试的场景真实信息的收集,另一个是压力测试基本假设的思维框架。压力测试的场景包括过去已经发生的的历史黑天鹅风险场景和依赖于人的主观想象力的未来可能出现的极端场景(这一部分是不可能穷尽所有未来可能性的,因为有人认知的第四象限的存在:不知道我们不知道的部分!)。可以看到,整个压力测试的过程是人的主观和客观认知的有机结合,一半是科学,一半是人文的艺术(经验、悟性、感觉、直觉和偏好)。 

谈到病*疫情的历史场景就要首推几乎快要被大家忘却的年SARS非典肺炎传染病疫情的痛苦记忆。无论是从医学、生物病理学方面,还是对于国计民生的巨大冲击和影响,这两次疫情的整体情况都是非常接近的。美国生态学家PeterDaszak表示,“在估测的共万种野外未知病*中,我们目前只知道约种,还不到0.1%。SARS的消失并不是一个我们成功了的故事,我觉得很大程度上是人类运气好”。

Peter的这段话也恰恰说明了对抗黑天鹅风险中的一个很容易被忽视但又至关重要的因素,运气。我们能战胜SARS非典,更准确地说应该是随着天气转热,SARS从人类的视野中神秘地消失了,人类并没有找到根治SARS的良方。

运气是随机的,不受人的意志支配的,人类不可能每一次都像SARS疫情那样有上佳的运气。人类需要深刻反省,发现并努力改正SARS疫情中所暴露的问题,完善和提高全民和社会的整体防范大规模传染病*的能力和建立疫情预警机制。同时对于大自然抱有敬畏之心,就像苹果手机的伟大创始人SteveJobs生前给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演讲中的至理名言所描述的:“StayHungry,StayFoolish”。

经历了年美国次贷风暴,全球金融监管机构所和各国*府痛定思痛,意识到风险管理中时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与其和黑天鹅风险在它的成熟阶段殊死搏斗,还不知道鹿死谁手;远不如在风险发生的前端严密布防,希望把黑天鹅风险扼杀在它的摇篮中,极大地降低风险全面爆发后对于金融市场的冲击和伤害。鉴于这个思路,世界各国纷纷推出金融稳定委员会FSB和风险预警机制,意欲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降低风险管理的(经济)成本。同样的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管理机制也同样适用于病*疫情防控。记得在中欧的一次校友活动上看到过一句话:

“如果人生必须有崩盘的话,希望它发生在40岁之前” 

疫情下的风险管理反思

在这场和病*疫情殊死搏斗的没有硝烟的战役中,尽管不断传出这样或那样的“灵丹妙药”来根治新型冠状病*,但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无论是国产的“神药”双*连还是美国著名药厂Gilead不远万里送来的最新良方都不是克敌制胜的法宝!而真正在战“疫”中能发挥实质作用的是个人自身的抵抗力。免疫力才是一个人和一家企业的最大竞争力。

这是一场残酷的自然淘汰选择过程,那些体制不好的就会先倒下。同样的对于企业,在这场和病*疫情的较量中,自身的“体制”决定了一家企业的生存或死亡。在后面的3-6月内,随着疫情的消退,中国的民营企业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下一场惊涛骇浪:倒闭、歇业、裁员。不难想见,可能有数以千万计的民营中小企业在生死线上苦苦挣扎。一家企业的命运是由它的最高领导者企业家的格局、视野、见识所决定的。而企业家的见识又来自于他的教育、悟性、经历和不断地学习。企业家的学习和悟性关系到企业发展和生死存亡。

企业和个人的免疫力就是自身不断加强的风险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有了这两样,无论是风和日丽的顺境还是电闪雷鸣疾风骤雨的逆境,企业和个人都能立于不败之地。人的认知是有限的,对于未来是无知的,那些千姿百态的神奇预测周期的理论都经不起时间的检验(康波理论和新周期理论等)。人对未来唯一确定的就是人不能预测未来(对经济周期、金融周期、产业周期的判别都是从后向前回望的!)。

场景革命这个词随着AI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变得家喻户晓。企业发展和金融市场波动一样,未来要面对的场景是不确定的。企业任何时候都要有两手准备:一个是PlanA,就是像马云先生所讲的:“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注意,万一代表着实现的概率可能性);另外一个是PlanB,就是风险管理里的“活着”。实现PlanA是以PlanB作为基础的。而在实际中,很多企业舍本逐末,为了追求眼前的PlanA而牺牲了PlanB。问题就在于不知道自己做企业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Knowyourself;;KnowYourPurpose

首先,对于风险的认识,人们从心理上和认知上害怕风险和不确定性,认为风险就是带来坏的结果。对于风险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了后续如何实际应对管理风险。在心理学上,已经有无数的实验证明了负面阴暗的心理暗示只会瓦解人们对于解决问题战胜风险的信心,就像股票的下跌一样,负面的心理暗示很容易进入一个螺旋下降的循环,让人难以自拔。因此,面对风险,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家都需要端正对于风险的认识和态度,以积极阳光的心态来迎接挑战。

人的一生,痛苦和磨炼是永恒的,而快乐是短暂、稍纵即逝的,调整我们的预期和心态是提高自身风险管理能力(不能伤害我)的首要任务。对于企业来说,企业家的任务,不是回避风险,风险和回报是紧密相关的(前面提到的能量守恒定律)。企业的发展就要求企业家根据自身的能力和经济实力,客观明智地选择承担一部分风险,来获得收益和回报。

我曾给出一个崭新的风险的定义:“风险就是收益和回报的定价单位”,就像货币是资产的定价单位一样。也即是说,企业和个人不能只是简单地看一个项目、一个投资的数字回报,还必须知道为了得到这份收益所承担的风险,付出的代价。通过这个简单的定义,我们就把业务所关心的经济效益和风险管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再有对立和矛盾。

美国人有一句话“Becarefulwithwhatyouarewishingfor,itmaybe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